消費金融公司再獲擴容。6月30日,由建設銀行發起設立的建信消費金融公司舉行開業儀式,這也意味著我國消費金融公司從30家正式擴充到31家。據悉,建信消費金融公司注冊資本金為72億元,僅次于螞蟻消金的185億元和招聯金融的100億元。72億元注冊資本金中,建設銀行出資60億元,持股83.33%;北京國資公司出資8億元,持股11.11%;王府井集團出資4億元,持股5.56%。
“發起設立消費金融公司,是建設銀行履行大行責任擔當,在落實擴內需、促消費政策過程中實現自身高質量發展的又一重要舉措?!苯ㄔO銀行黨委副書記、行長張金良表示,建設銀行將更好地發揮消費金融對實體經濟穩健發展的促進作用,與市場同業攜手促進消費擴容升級,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貢獻建行力量。
據介紹,建信消費金融公司將加大對新市民、基層勞動者等客群的覆蓋力度,增加針對新市民等更廣大客群的優質消費金融產品供給。在產品服務方面,將場景化理念融入貸款產品研發,推出建信“福貸”“福分期”等產品和數字人民幣消費貸款業務。
業內專家分析認為,國有大型銀行發起設立消費金融公司,無疑也看中了日益蓬勃發展的巨大消費市場。近年來,消費金融行業監管不斷完善,持牌經營成為主流,行業經過一段時期調整之后迎來迅速恢復發展。中國銀行業協會近日發布的《中國消費金融公司發展報告(2023)》(以下簡稱《報告》)顯示,截至2022年年末,我國消費金融公司服務客戶人數突破3億人次,達到3.38億人次,同比增長18.4%;資產規模及貸款余額雙雙突破8000億元,分別達到8844億元和8349億元,同比增長均為17.5%,高于經濟和消費增速。
梳理已有的持牌消費金融公司,大多數以銀行為主要股東,參與主體趨于多元化。截至2022年10月末,持牌消費金融公司中有銀行股東背景的為27家,占比87.1%,其中11家為銀行控股。此外,互聯網公司、實業企業也有不少參股或控股,“銀行+產業”模式已成為行業主流。
從實際效果來看,商業銀行參與設立消費金融公司有利于擴大普惠金融服務覆蓋面,提升消費金融服務能力。《報告》顯示,消費金融公司堅持下沉市場和長尾客戶的差異化客群定位,以進城務工人員、藍領工人等新市民群體為主要服務對象。他們具有收入穩定性低、抗風險能力低、金融基礎素養低、信用風險高的“三低一高”特征,較少能夠享受商業銀行的消費金融服務。
消費金融公司以服務基層客群的差異化經營為特色,為新市民提供適當、有效、可負擔的金融服務,在填補金融服務空白、改善生活質量、提高消費能力等滿足新市民金融需求的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實現了對商業銀行零售金融服務的有益補充。
專家指出,銀行設立消費金融公司有一定的內生動力,有助于銀行提高集團資產收益率,增強盈利能力。交通銀行發展研究部副總經理、首席研究員唐建偉表示,雖然商業銀行貸款利率已經市場化,但受行業自律約束,以及出于履行支持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等社會責任的考慮,貸款定價一般不會過高。而目前消費金融公司的貸款利率遠高于商業銀行,因而息差水平也更高。因此,商業銀行通過設立消費金融公司拓展增量資產,有助于提高集團高收益資產占比,提高盈利水平。
此次建信消費金融公司正式開業,必然會對消費金融行業現有格局產生重大影響。易觀分析金融行業高級分析師蘇筱芮表示,消費金融行業“馬太效應”正不斷加劇,在銀行、互聯網公司、實業企業多方參與格局下,如何進行差異化展業成為制勝關鍵。
“銀行系”消費金融公司雖然在資金和風控上有突出優勢,但同時存在著一定劣勢,比如,場景觸達能力不足,在生活各領域的滲透率較低,仍需挖掘差異化屬性等。而依托戰略投資者,其能夠大批量快速獲取客戶。目前,商業銀行設立消費金融公司通常也會引入具有特定消費場景、龐大客戶流量的戰略投資機構,包括線上或線下,如中銀消費金融公司引入百聯集團,以及此次建信消費金融公司成功引入王府井集團等。商業銀行與合適的戰略投資者共同設立消費金融公司,能夠為消費金融公司甚至是母行拓寬客戶渠道,提供持續客戶資源。
蘇筱芮認為,行業競爭日益激烈,消費金融公司提升競爭力需關注三方面:一是各類成本,包括獲客成本、運營成本等,尤其在利率不斷下探的背景下,要發掘更加精準觸達客群的渠道和路徑;二是關注重點客群的消費需求,切入高頻場景,注重客戶轉化;三是繼續加大金融科技投入,通過技術防控風險,為貸后業務減輕壓力。
在風控方面,建信消費金融公司有關負責人也表示,將依托集團雄厚的金融科技力量,建設全面、主動、智能的風險管理體系,夯實風險合規基礎,充分保障客戶合法權益。(陸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