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海銀監局方面獲悉,上海三家投貸聯動試點銀行的方案已經完成,上海銀行業投貸聯動試點具體實施方案即將上報銀監會。這三家試點銀行分別是上海銀行、上海華瑞銀行和浦發硅谷銀行。
前不久,銀監會、科技部、央行等部委聯合印發了《關于支持銀行業金融機構加大創新力度 開展科創企業投貸聯動試點的指導意見》,上海共有1個示范區和3家銀行入選第一批投貸聯動試點地區和試點銀行業金融機構名單。
作為一種新型業務模式的探索,試點銀行將如何開展投貸聯動?貸款和認股期權,誰為主誰為輔?風險和收益怎樣平衡?“投”和“貸”之間又將如何進行風險隔離?本報記者對此采訪了相關業內人士。
上海華瑞銀行的四種模式
本報記者從上海華瑞銀行方面介紹,該行為實現科創金融投貸聯動戰略目標的路徑在于構建“四種模式”。
其一,是以認股期權為核心的風險抵補模式??苿撈髽I所具有的高度不確定性導致了銀行開展科創貸款業務在風險和收益上的不匹配性;但與此同時,其所具有的高成長性也為銀行實現風險與收益平衡提供了可能性。該行嘗試通過科創企業投貸聯動項下認股期權(Warrants)的持有及行權,分享企業成長中帶來的超額收益,以此抵補科創貸款業務開展中由于不確定性而導致的風險,從而避免傳統銀行中小企業信貸中過度依賴抵質押物的業務弊端,推動科創企業金融服務前移開展。
其二,是以企業估值為核心的價值發現模式??苿摻鹑谂c傳統信貸的最大區別在于對早期客戶的價值認知,科創客戶與傳統客戶的最大區別也在于科創客戶的巨大價值成長空間。該行嘗試對科創企業進行有效的風險評估和價值發現,以此作為信貸分析決策的重要依據,從而避免傳統信貸中企業經營穩定性評估對于科創企業的不適應性。
其三,是以跟單融資為核心的風控落地運營模式。科創企業主要以輕資產形態為主,傳統的依賴抵質押物的信貸模式對其并不適用。因此,構建與科創企業輕資產特征相適應的風控模式成為有效開展科創信貸業務的關鍵。該行嘗試通過跟單融資業務運營模式,與科創企業的內部業務鏈完整結合,以有效控制科創企業授信風險。具體方式為:將整體授信分割為高頻、小額和實時的“業務單”融資,再通過自動化、在線化的系統加以實現。而與傳統小企業相比,科創企業普遍具有科技基礎好、創業團隊素質高的特征,這為跟單融資提供了天然的應用場景。
其四,以“六專”為核心的體制機制模式。該行表示,將落實“六專”要求,加快完善專營的組織架構體系、專業的經營管理團隊、專用的風險管理制度和技術手段、專門的管理信息系統、專項激勵考核機制,以及專屬客戶的信貸標準,從而形成符合科創金融戰略發展方向的專門體制機制模式。
以貸為主、以持有認股期權為輔
具體到投貸聯動業務怎么做,在上海市銀行同業公會日前召開的“上海銀行業投貸聯動業務試點”新聞通氣會上,上海華瑞銀行行長助理兼首席風險官解強表示,該行形成了“以貸為主、以持有認股期權為輔”的科創業務投貸聯動模式。
該模式是指,華瑞銀行通過與優秀風險投資機構開展戰略合作,從其投資的科創企業中進一步篩選出符合投貸聯動標準的目標客戶,與之開展貸款業務,通過自主風控評估及跟單融資運營模式加強風險控制,并將配套獲得的認股期權(Warrants)作為科創貸款的重要風險抵補手段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給投貸聯動業務保駕護航,該行還做了一套信貸管理機制建設作為體制保障之一。即,根據科創企業投貸聯動業務的特點,構建不同于傳統信貸業務的貸款三查機制。
貸前調查上,該行采用客戶經理和風險經理平行作業方式開展現場盡調,并使用有別于傳統信貸業務的專門的調查評估模板,同時將合作風投機構的盡調材料作為重要參考,從而實現對科創企業信息的全方位核實,最大限度地減少信息不對稱性。
貸中審查審批上,該行建立了符合科創企業特點的信貸評估標準,對企業經營團隊綜合能力、現金流創造能力、后續股權融資能力等審查要點進行打分,作為風險評估結論的重要參考。同時,該行還在總行層面專門設立了科創金融業務貸審會,對全行科創金融業務進行專業化審批,簡化審批流程,提高審批效率。
貸后檢查上,該行注重通過跟單融資系統監管借款人經營現金流、專人對口落實貸后監控、有條件參與經營決策等方式有效開展科創金融業務貸后管理。
風險和收益怎么平衡?
在銀行投貸聯動中,外界最關心的問題之一是風險分擔和收益平衡怎么做。
對此,解強介紹稱,在該行“貸款+認股期權”的投貸聯動業務模式下,他們的辦法是以創業投資子公司配套持有認股期權所獲得的收益抵補科創金融事業部貸款可能出現的損失。
“初步設想為,當事業部科創貸款不良率超過我行預設的風險容忍度時,立即啟動不良貸款處置機制,即由子公司及時進行擔保代償或購買,從而使我行科創貸款不良率始終保持在容忍度許可的水平?!苯鈴娬f,該行同時會在針對科創貸款計提一般撥備后,再視情況補充計提特種撥備,并用通過子公司獲得的投資收益彌補特種撥備計提的成本支出,以求收益與風險的平衡。
上海銀行的投貸聯動展業模式
在上海市銀行同業公會的投貸聯動業務試點新聞通氣會上,同為首批試點銀行的上海銀行介紹了其“以貸為本,以貸帶投,以投補貸,投貸聯動”的工作原則。
上海銀行小企業金融服務中心總經理朱會沖表示,試點前期,上海銀行投資子公司主要在“貸”的科創企業中,選擇小部分優質科創企業進行“投”,原則上不對“貸”以外的科創企業單獨進行“投”;試點前期以持有“認股期權”為主,實際行權為輔,“投”的額度小而分散,該行的投資比例一般控制在標的企業總股本的1%~3%之間,上海銀行以財務投資為主,原則上不參與、不干預科創企業的內部管理;主要與專業的第三方PE機構合作,互相推薦投貸聯動客戶,進行聯合投資。
朱會沖還介紹了該行合力組建開放式的“投貸聯動合作聯盟”的展業模式,其中包括“三個聯動”。
第一是加強與上海張江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一區二十二園”的聯動合作,通過與科技園區合作,選擇支持新產業、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等“四新領域”科技型成長小企業。
第二是加強專業PE股權投資機構、上海股權托管交易中心等專業機構的合作,充分利用各專業機構在客戶營銷,以及專業的風險控制技術和經驗,形成利益共同體。
第三是加強與上海市中小微融資擔?;?、各類商業性擔保公司以及各區政府合作,建立科創企業信貸業務風險分擔機制。
上海銀行將專門推出的投貸聯動業務產品,會考慮科技小企業的特點,將科技專利情況、人才情況、外部投資機構投資和估值成長性等情況,作為審貸的重要參考依據;在具體貸款品種方面,上海銀行將為科創企業提供流動資金貸款、并購貸款等;同時,該行將制定專項考核激勵政策,設置相應的容忍度。
而在貸審機制方面,朱會沖表示,上海銀行將建立投貸聯動決策機制,其中,投資決策集中在總行層面,無需分支行審批。
“投”和“貸”風險怎么隔離?
關于“投”和“貸”之間怎樣建立“防火墻”機制,從上海銀行的操作特點來看,主要體現在機構、人員隔離,資金隔離和業務隔離三個方面。
在機構、人員方面,朱會沖表示,負責“貸”的科技金融專營機構與負責投資決策的上銀投資管理層、董事會相互獨立、人員不產生交叉,各自遵循自身的信貸審批制度和投資決策制度。
在資金方面,上銀投資獨立核算,資金來源僅為資本金及自身業務利潤。上銀投資以自有資金向科創企業進行股權投資,不負債經營。
在業務方面,上銀投資專司與科創企業信貸投放相結合的股權投資業務,不進行其他投資業務。
此外,上海銀行還建設了“投”對“貸”的風險補償和激勵機制?!吧香y投資”的認股期權轉讓收入、行權投資退出后獲得的超額投資收益,構成“風險損益池”,作為母行科創企業信貸風險的平衡器?!吧香y投資”的投資損益與母行進行集團并表管理,對專營機構的每筆投貸聯動項下的“貸”不進行一一對應的激勵和風險補償。
朱會沖介紹,“上銀投資”獲得的超額投資收益,將由總行以專項考核調整方式對“貸”的專營機構進行同步激勵,同時對于專營機構投貸聯動項下的信貸業務可能出現的相關不良貸款,由總行實行專項的差異化不良容忍考核政策。
監管給出三個基本原則
對于投貸聯動業務的開展,上海銀監局方面還總結了必須堅持的“三個基本原則”。
第一個原則是,堅持以貸為主,以投為輔。商業銀行在開展投貸聯動業務時,仍應堅持貸款為本,并將專業投資與銀行信貸有機結合,以未來股權增值收益覆蓋相關領域信貸面對的高風險,從而提高銀行貸款意愿,降低信貸成本,有效擴大貸款服務范圍。
第二個原則是,重在專業化經營和機制創新。投貸聯動與傳統信貸業務有本質區別,在國外開展這項業務的銀行也是少數。上海銀監局要求試點機構構建立與科技型企業融資需求相適應的管理體系,在此基礎上開展投貸聯動試點。
第三個原則是,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審慎創新。既要推動業務創新,也要管好風險,這是銀行監管部門長期以來的監管理念。投貸聯動是一個新事物,其風險管理模式與傳統銀行業務有很大的差異,試點銀行應深入探索風險補償和風險隔離等重要風控機制,審慎管控風險。
在機制創新方面,上海銀監局有關部門負責人還介紹了“六專機制”和“新三查標準”兩大體系。
“六專機制”指專營的組織架構體系、專業的經營管理團隊、專用的風險管理制度和技術手段、專門的管理信息系統、專項激勵考核機制和專屬客戶的信貸標準。
“新三查標準”則是在借鑒創投機構做法的基礎上,鼓勵商業銀行執行具有“創投基因”的信貸標準與流程,具體來說,貸前調查可參照創投機構篩選客戶方法,以技術優勢、專利質量、研發與管理團隊穩定性、商業模式和市場前景等要素劃分客戶并評級,開展營銷和客戶準入;貸時審查建立單獨的審批渠道和審批流程,配置專職審查人和審批人,必要時,審批權可下沉前移到科技支行等基層經營單位;貸后檢查可以利用風險投資等合作機構的渠道掌握信息,將企業成長性和后續融資進度等持續經營和融資能力也納入判斷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