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金融是一個萬億級市場,傳統銀行、汽車金融公司、電商、互聯網金融已在此混戰多年,今年,各大集團結盟或跨區域合作的趨勢已開始顯現。
汽車金融滲透率快速提升
從2009年開始,中國汽車銷量就已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汽車第一消費大國。截至2016年底,我國汽車保有量已達到1.94億輛,較2010年增長113%;據國家信息中心預計,至2020年這個數字將達到2.5億。
上億級的存量市場,以及千萬級的新增市場給汽車金融提供了發展的沃土。業內通過“汽車金融滲透率”來衡量汽車金融產業,所謂汽車金融滲透率,泛指通過貸款、融資等方式購買的車輛數量占總銷售汽車數量的比例。
羅蘭貝格咨詢公司發布的《2016中國汽車金融報告》顯示,2015年我國汽車金融整體滲透率為35%,但是相較于歐美市場70%-80%的滲透率水平,仍有巨大的差距。
雖然中國汽車金融市場起步晚,但發展迅猛,市場空間廣闊。從2001到2014年,國內汽車信貸市場規模由436億元增長13倍至6596億元,未來中國互聯網汽車金融總規模約為2000億元。
另一方面,汽車金融行業不良貸款率要遠低于銀行業不良貸款率,抗風險能力較強。截至2015年末,汽車金融公司不良貸款余額為21.22億元,不良貸款率為0.54%,較年初上升0.13%,但相比于其他各類貸款,依然是優質資產。
基于這些特點,我國汽車金融市場吸引了包括商業銀行、汽車金融公司、融資租賃公司和互聯網金融公司等主體的參與角逐。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汽車金融業務類型包括銀行按揭、汽車貸款、車企金融、汽車電商、二手車金融、融資租賃、流動周轉、車險分期等8種類型。其中,流動周轉包括個人、小微企業的車輛抵押、車輛質押,以及車商的抵押、質押貸款業務。
汽車融資租賃異軍突起
從美國、日本等成熟的汽車金融市場來看,汽車融資租賃已經成為主要業務模式。目前美國、德國汽車融資租賃滲透率分別達到46%和21%,而國內滲透率僅1%,提升空間十分巨大。
汽車融資租賃模式下,客戶可對滿意的汽車進行租賃,并按月支付租金;合同期滿后,汽車金融公司再將該車輛過戶給客戶,由此實現汽車使用權到所有權的轉化。在整個汽車金融產業鏈中,汽車融資租賃憑借融物實現融資的特性、更為靈活的業務模式,以及高額的利潤回報,受到了越來越多汽車行業從業者與廣大客戶的青睞。
事實上,“互聯網+”模式已成為各大汽車品牌發力的主戰場。傳統汽車商的最大優勢在于有自己的4s店、現成的渠道和客戶群,但是同樣這也是它的弱勢,難以進行跨地域、跨平臺、跨品牌的整合。
而互聯網金融公司的加入,可以憑借其豐富的線上管理風控經驗,通過金融快速地撬動汽車品牌的覆蓋率和市場占有率,實現雙方優勢互補。
近年來,互聯網金融平臺的快速崛起,則使汽車金融市場迎來真正的裂變。從行業來看,互聯網+汽車行業的融合,也已經從最初的汽車門戶、汽車社區,發展到車聯網、汽車電商(二手車交易平臺)、汽車金融平臺等相對高級的階段,必將引發新一輪行業劇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