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創新試點的優勢疊加,蘇州由此開啟探索數字金融創新發展的“奔跑”模式。
累計落地場景101萬個
數字人民幣從“嘗嘗新”到“常常用”
蘇州汽車抵押貸款不押車貸款:,蘇州地區多家直營店,0手續費,當天下款,利息低。蘇州園區宏海大廈、昆山金泰國際中心、太倉國信大廈、常熟國際貿易中心、張家港國泰東方廣場、吳江上領大廈、蘇州新區高新廣場等6家直營門店。征信差也可以辦理。
2019年年底,數字人民幣率先在深圳、蘇州、雄安新區、成都及冬奧場景啟動試點。如今,數字人民幣試點范圍已擴大至17個省(市),包括北京、上海等。
“試點以來累計落地場景 101萬個,累計開立個人錢包2775萬個、對公錢包184萬個,累計流通業務金額1.2萬億元?!边@是截至今年6月末,蘇州數字人民幣試點的“成績單”,各項核心指標領跑全國。伴隨著試點的持續深化,很多人對數字人民幣的使用感受已經從一開始的“嘗嘗新”轉變為如今的“常常用”。
僅以創新場景來看,各試點銀行作為“主力軍”,今年以來新增各類特色應用場景超120個,涌現一批全國全省首創案例。從市民日常坐公交、交水費,到企業辦貸款、發福利,全都能用數字人民幣完成。
在全國首創場景方面,數字人民幣手機無電無網支付場景在相城區811路和877路公交車首先落地,截至7月末,市區5000輛公交車全部完成改造;建成“‘慧分類’數幣+5G智能回收驛站”場景,打通周邊收單商戶300多家;“數字人民幣+海關特許權使用費申報及應納稅款繳納”場景,在蘇州工業園區落地;推出全國首個《住房公積金數字人民幣場景應用標準(試行)》,得到住建部充分肯定,并在全省推廣;數字人民幣國庫全自動退稅應用落地。
在全省首創場景方面,包括全省首筆水資源費數字人民幣非稅繳納應用,首單公用事業路燈電費批量繳納,首單以數字人民幣歸集募集資金的債券應用,開發首個線下無理由退貨損失保險產品“吳優數保”,首筆法律援助辦案補貼數字人民幣支付,首筆法院案款和訴訟費雙場景數字人民幣支付。
今年上半年,數字人民幣在智能合約應用方面也有新突破,實現數字人民幣在駕校培訓資金托管領域內的首創應用,打通“E駕金”數字人民幣支付;在惠農貸款、個人消費貸款業務中首次實現加載智能合約;農民工工資代發、供應鏈融資定向支付貸款、工會福利費、靈活用工平臺錢包智能管理等場景落地;消費領域智能合約預付資金管理產品“小郵卡”上線。
上半年,全市使用數字人民幣繳納水費近4700萬元、電費超4.5億元、燃氣費超8900萬元。此外,公積金已累計繳存6億元,提取3820筆,金額6000萬元;數字人民幣國庫全自動退稅場景落地,退稅資金撥付超1億元;數字人民幣繳納土地出讓金應用落地,實現銀政企三方直連。截至6月末,蘇州累計發放1.7萬筆1067億元數字人民幣貸款,各試點銀行先后落地一批消費、貿易、綠色、普惠領域的特色貸款應用。
近5萬家企業獲“首貸”
小微企業數字征信實驗區打通小微融資新鏈路
2019年5月,蘇州獲人民銀行總行批準,設立全國首個小微企業數字征信實驗區,希望通過先行先試,構建完備的征信體系,建成國內一流的征信基礎設施、征信服務體系和金融生態環境,培育出長三角具有引領性、標桿性的市場化征信機構。
堅持政府搭臺加市場唱戲的雙輪驅動模式推進實驗區建設。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在這個“政府+市場”的模式中,一方面是政府高標準建設綜合金融服務平臺、股權融資服務平臺、地方征信平臺等三大金融基礎設施,配套財政資金獎勵、風險分擔等支持政策,撬動金融資源向小微企業配置;另一方面是金融機構堅持市場化原則,充分運用金融征信基礎設施,依托政府配套風險分擔政策,創新金融產品,提高金融賦能小微精準度,幫助更多企業實現融資發展。來自人民銀行蘇州市分行、市地方金融監管局等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末,我市地方企業征信平臺累計征集企業授權超80萬戶,入庫數據超8億條,征信產品累計查詢量超428萬次。同時,小微企業融資余額、信用貸款占比,分別從實驗區設立時的不足1萬億元和不足6%,提高至1.75萬億元和26%。
此外,2020年12月,在中國人民銀行指導下,由蘇州企業征信服務有限公司牽頭,上海生騰數據科技有限公司等17家企業征信機構共同參與建設的“長三角征信鏈平臺”正式運行,進一步深化征信建設的廣度和深度。加入平臺的銀行在獲得企業授權的前提下,可在線調取長三角地區的企業信息,包括企業基本信息、經營信息、融資信息、抵押與查封信息、涉訴信息、負面信息和水、電、燃氣公共事業信息等29類數據項。有了這些非信貸數據,銀行可更清晰全面地了解企業。數據顯示,截至6月末,該平臺已完成13個城市上鏈運行,上鏈共享征信報告3094萬余份,總數據量近2億條。
“規范的信息采集與使用,持續推進的金融領域應用,確實在提升小微企業融資體驗,引導金融機構將更多信貸資源投向實體經濟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眮碜匀嗣胥y行蘇州市分行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7月末,金融機構累計依托平臺解決3.1萬億元企業融資需求,其中小微企業貸款累計融資余額達1.75萬億元,同比增長15.5%;累計有近5萬家企業獲“首貸”資金,新增首貸戶數及首貸金額位列全省第一。同時,“征信+金融”產品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地方征信平臺為企業提供更加多元化的信用產品,截至今年7月末,累計有4萬多家企業從平臺獲得信用貸款3000多億元,僅今年就新增346.1億元。
融資成本顯著下行是“以信促融”的突出成效。今年7月,蘇州小型企業貸款平均利率為4.01%,較實驗區設立時下降了2.68個百分點;微型企業貸款平均利率為4.16%,較實驗區設立時下降了1.22個百分點。
入選央行公示項目14個
金融科技創新監管打造健康開放新生態
2020年4月,蘇州獲中國人民銀行批準,開展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全面推動金融科技產業在蘇州集聚和健康發展,打造金融科技產品和服務創新基地,營造健康開放的金融科技新生態。
當年6月,《蘇州市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工作方案》制定出臺,構建起框架藍圖。9月,第三屆中國金融科技產業峰會、第二屆中新(蘇州)金融科技應用博覽會舉辦。11月,基于大數據的App風險防控產品等首批5個創新應用對外提供服務。12月,為加快推動金融與科技深度融合,蘇州推出金融科技創新工場,以創新工場為核心,構建金融科技產品和服務創新基地,營造健康開放的“蘇州工場”。
蘇州已與國家金融監管部門建立起常態化對接溝通機制,對具有創新引領性的項目采用“沙盒試點+柔性監管”方式,優先推薦納入人民銀行總行試點項目,在風險可控前提下支持擴大應用推廣范圍;建立起金融科技監管創新項目風險控制、監測、處置機制,指導和督促金融機構、金融科技企業金融創新行為,保障信息安全,牢牢守住不發生金融風險的底線;在中新金融科技創新備忘錄的基礎上,充分借鑒新加坡金融科技監管沙盒領域的經驗措施,摸清蘇州金融科技創新“底數”,挖掘金融科技創新發展潛能。
截至目前,蘇州金融科技創新監管工具共有14個項目公示并開展測試,數量僅次于北京、上海。公示項目涉及8類35個機構,應用新一代信息技術近30項,金融應用場景豐富,涉及輔助風控、智慧銀行、綠色金融、知識產權融資、公證融資、汽車保險等金融場景,有效驅動轄內金融科技創新動力。其中,線上智慧銀行共計服務客戶18.2萬人次,“讓群眾少跑腿,讓數據多跑路”科技創新深入人心;使用多方安全計算技術、非對稱加密技術,利用App風險防控累計服務移動終端超95萬臺,金融數據更安全;發布多項團體標準,推進轄內金融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更現代化,金融治理更深入。在創新監管工作取得一定成效的基礎上,推動測試情況良好、應用成效顯著的項目進行“出盒”工作,目前已有4個項目通過評估審核成功出盒,3個項目處于出盒審核流程中,1個項目正在申請第四批項目的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