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新聞辦今天(3月16日)舉行市政府新聞發布會,市發展改革委副主任陳石燕介紹了《臨港新片區高質量社會服務體系建設規劃》(以下簡稱《社會規劃》)的有關內容。市教委副主任毛麗娟,市文化旅游局副局長張旗,市衛生健康委副主任趙丹丹,臨港新片區管委會專職副主任武偉出席發布會,共同回答記者提問。
編制《臨港新片區高質量社會服務體系建設規劃》是本市落實國務院《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總體方案》的具體工作任務之一。本市在聚焦推進新片區產業發展的同時,同步加強社會事業和公共服務的統籌謀劃,市發展改革委會同新片區管委會、市教委、市衛生健康委、市民政局、市文化旅游局、市體育局等部門,按照新片區打造開放創新、智慧生態、產城融合、宜業宜居現代化新城的總體目標,結合新片區的實際,編制形成了《社會規劃》。
一、規劃的總體考慮
《社會規劃》總的考慮是:堅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的發展理念,適應新片區人口發展和產業創新需要,對標一流,面向未來,高起點、高標準建設完善新片區公共服務體系,將新片區打造成為人人都有人生出彩機會、人人都能有序參與治理、人人都能享有品質生活、人人都能切實感受溫度、人人都能擁有歸屬認同的現代化新城,也為全市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提供示范借鑒。
在《社會規劃》的制定中,主要把握了四個基本原則:一是統籌推進,根據臨港新片區的整體布局,綜合考慮不同人群的需要,統籌布局適宜的公共服務;二是適度超前,基于臨港新片區的發展愿景,適度前瞻性布局一批優質的公共服務項目;三是開放共享,依托臨港新片區制度開放的優勢,積極鏈接國內外高水平資源,探索協同共治的新模式,打造公共服務開放新高地;四是特色引領,結合臨港新片區資源稟賦優勢,發展特色公共服務和產品,率先推動城市數字化轉型,打響臨港特色公共服務品牌。
二、規劃的主要內容
規劃提出了兩階段發展目標:其中到2025年,在產城融合區內基本建立臨港新片區高質量社會服務體系,先行啟動區內15分鐘生活圈實現全覆蓋,建成運營一批重大功能性項目,制度性改革創新舉措相繼落地,符合臨港新片區特點的城鄉社區治理模式基本形成。到2035年,建設高質量社會服務體系“臨港樣板”,覆蓋新片區全域范圍,優質均衡便利的公共服務體系更趨完善,最終建成幼有善育、學有優教、勞有厚得、病有良醫、老有頤養、住有宜居、弱有眾扶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城。
重點任務方面,規劃提出要打造包括教育改革開放先行區、高品質健康服務引領區、世界級文體旅游目的地、家門口服務樣板間以及社會主義現代化城市治理新標桿在內的“五大名片”。
在創建教育改革開放先行區方面,主要任務包括:打造產教融合城市核心區,目前,臨港新片區國家產教融合試點核心區已正式掛牌,規劃提出將圍繞新片區重點產業打造一批高水平學院、學科和實驗實訓平臺,探索混合所有制職業院校或二級學院,推動校企深度融合發展。提升教育國際化、多樣化水平,規劃提出探索引進國外高水平高校來滬辦學,聚焦基礎科學、產業創新等領域創建高水平研究院以及創新終身教育新模式,鼓勵符合條件的優質國際教育資源辦學等。
在創建高品質健康服務引領區方面,主要任務包括:構建功能引領、醫防融合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加快監測預警與應急救治能力建設,提升重大疫情應對水平,強化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完善重點病種早期篩查與心理健康干預能力建設。建設智慧便捷、全面高效的基層醫療服務體系,引入國際一流的全科診所,大力發展互聯網醫療等智慧醫療服務。同時,探索建立市級醫學中心和社區醫院緊密合作的健康聯合體新模式,提升社區醫療的能力水平。打造功能齊備、醫產融合的市級醫學中心,依托市六醫院臨港院區等,建設區域急診急救與疑難病癥診治中心,高標準建立產學研醫對接平臺,推動臨床研究和成果轉化。引入國際一流、特色優質的健康服務業品牌,發展一批國際化社會辦特色??漆t療機構,爭取在部分藥物設備技術的使用、大型醫療設備配置等方面取得突破。
在創建世界級文體旅游目的地方面,主要任務包括:打造海納百川、多元文化交流交融的前沿陣地,將文化元素融入城市規劃和社區建設,培育文化創意產業的新亮點,積極開展社會文物管理改革創新試點。形成全球知名國際體育時尚中心,依托滴水湖、環湖景觀帶、城市公園等空間資源,打響新片區國際水上運動品牌,培育冰雪運動、城市定向等特色時尚賽事,增加開放體育運動空間。創建高水平全域旅游示范區,充分挖掘新片區旅游資源潛力,開發濱水濱海、樂園休閑、工業參觀體驗等特色旅游線路和產品,打造臨港特色都市慢生活區,爭創環滴水湖高品質旅游度假區。
在創建家門口服務樣板方面,主要任務包括:加快家門口綜合服務設施布局,基于面向未來的工作生活方式,復合設置各類社區服務功能,打造臨港特色的家門口多功能廳。完善家門口養老服務,貫徹積極老齡化理念,全面建設老年友好型城鄉社區,增加各類養老設施和服務供給,培育銀發消費新亮點。
在創建社會主義現代化城市治理新標桿方面,主要任務包括:建設國際化活力新社區,引入便利國際人士生活的相關設施和服務,鼓勵國內外居民參與公共事務,增強社區歸屬感和認同感。推進城鄉融合治理,增強基層公共管理服務職能,推動更多服務資源下沉社區,支持社會組織依法開展活動,探索社會企業等公益創新模式,并培養一批具備國際視野的高素質社會工作者隊伍。完善臨港特色城市治理“兩張網”,把握城市數字化轉型契機,探索AI+服務的新模式,實現從“通”辦向“智”辦轉型升級。
三、規劃的保障措施
為實現上述的重點任務,規劃提出了四項保障措施:一是在規劃土地方面,新片區將適當前瞻性布局并做好規劃預留,提高土地混合利用程度,增加公共服務設施空間,統籌調配存量資源。二是在資金投入方面,加大新片區專項資金對公共服務的投入,市區按職責分工落實投入責任,充分發揮各專項支持政策的激勵引導作用。三在營商環境方面,推動各類市場主體享受同等準入待遇。四是在人才引進方面,建立更靈活便利的引才用才機制,豐富各類配套服務,創造良好的工作與生活環境。
四、下一步工作
目前各部門已經將規劃相關內容納進了各領域的十四五專項規劃以及新城公共服務專項方案,臨港新片區管委會也將制訂具體的實施計劃。下一步,市發展改革委將會同臨港管委會和市相關部門,對照規劃確定的目標任務和舉措項目,一項一項推進落實,不斷提升臨港新片區社會公共服務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