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網 張力/文今年疫情期間,某民營信托公司部門總經理王總欲攜全部門整體加入另一家國資背景信托公司。
本以為自己憑借豐富的地產、城投項目資源,往年還算不錯的創利業績,以及帶著立馬就有地產融資項目可以落地的誠意,雙方可以來個皆大歡喜。
但卻被對方人力告知:
“團隊不符合公司業務方向”。
結果:
連面都沒見上......
皆因今年5月資管新規的配套制度《信托公司資金信托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終被祭出,50%的非標債權集合信托上限引起干慣了地產、城投融資類業務的信托人的極度不適。
曾幾何時,信托業挖角大戰那叫一個熱鬧,人力總互撕甚至告到監管也是常事,如今信托經理離職加入另一家信托公司變得:
機會渺茫。
從最近信托公司的招聘貼來看,基本集中在創新研發崗、證券投資崗、股權投資崗、IT崗等,幾乎不見信托經理崗。滿大街的非標融資信托經理對這些崗位:
根本不對口。
一家信托公司人力資源部李總直言,信托同業現在已經不是招聘對象了。
還在坑位里的信托經理則進入未來干什么的迷茫期,雖是征求意見稿,但各家信托公司已經參照執行,多方了解下來,非標融資類業務徹底停擺已經:
不是個例。
就算有額度,有信托公司更是通過直接扣減非標項目部分創利的方式進行業務引導,相當于做非標就得交個“份子錢”。
符合監管導向的創新業務開始真正從紙上往地上落,主要包括標品信托、投資類信托、服務信托等,一個一個說:
標品信托是個好東西,既能夠做大集合信托規模的分母,給非標債權信托擴張額度,又能在規模上去的情況下賺取收益……
但并不是所有的部門都能去干。
因為專業化要求高的原因,公司一般由一個部門專營,有時也會多授權一個部門來個內部賽馬,但絕不會像非標業務部門那樣來了就“發槍打獵”。因此,這個事跟大多數信托狗都:
沒啥關系。
投資類信托目前積極探索的主要是地產真股權和永續債,地產真股權業務已經有信托公司實現落地,關鍵在于條款設置既能提高開發商回購意愿又能符合監管對股的要求。
永續債信托則通過條款設置使其屬性成為權益而不是債權。但本質上,這兩者都是偏債型,后端再帶一點點浮動收益。目前這兩類投資類業務各地銀監局的態度不一,一局一策。有些銀監局通過溝通業務獲得了放行,有些局:
根本不認。
服務類信托不屬于資管新規和資金信托管理辦法規范的范疇,監管也一直把這作為回歸本源的方向在倡導。
服務信托可以分為兩類:涉及資管業務的服務信托包括家族信托、資產證券化信托、證券投資管理信托、企業年金管理信托等,不涉及資管業務的服務信托包括土地流轉信托、員工持股信托、消費信托等。
但這個事確實不咋掙錢,要想掙錢還是得有高深的場景服務能力,說白了就是能夠在服務信托的場景里獲取其他投融資類客戶,并能夠綜合運用各種金融工具服務好,這叫“投行化”能力,但:
真的挺難的。
當然也有香的,比如現在開展的如火如荼的非標轉標ABS業務,把信托債權資產打包發行ABS,放一筆過橋資金形成資產后很快就在資本市場上賣了,有的方案連過橋資金都不用找。
前不久已經有信托公司發出來了,也有多家信托公司拿到交易所無異議函了,一是相當于直接拿到交易所大批量的錢了,不用像以前一筆筆募,二是資本市場的錢是真便宜啊,想想都睡不著,真是:
太香了。
不過,話說回來,信托產品都是要賣給投資者的,當前創新型的信托產品都面臨產品適銷性問題,標品信托因為浮動型、低收益的特點,本身并不是傳統信托理財客戶的菜,所以客戶接受還有一個過程。
投資類信托則面臨理財經理不理解、給客戶說不清的問題。
人家李總也說了,就算現在招理財經理,只會賣傳統融資類產品的也不要了,只招有機構資源或者固收、投資類產品客戶資源的理財師。
所以,信托汪們,醒目點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