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刊發于6月24日《新華日報》,點擊查看。
今年1至5月,蘇州全市新增首貸戶9595戶,較去年同期增加1705戶;新發放一般貸款利率4.61%,同比下降23個BP;落地貿易外匯收支便利化業務5萬多筆,合計金額超320億美元……其中受益的不僅是蘇州規上企業,還覆蓋大量的中小微企業和外資外貿企業。
數據折射出的是實際成效,這背后是蘇州金融系統協同發力,把助企紓困各項工作做實做精做細的結果。今年以來,面對疫情沖擊,蘇州金融系統全力服務實體經濟,練好“本手”構建多維度金融支持體系,巧出“妙手”創新金融支持工具,不僅解決企業燃眉之急,還助力企業做好長遠布局,為穩信心、穩企業、穩經濟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政策支持與自覺行動相融合
“600萬元貸款很快就批下來了!”最近,蘇州傲爾林格塑膠有限公司負責人尹金波終于吃下了“定心丸”,“有了蘇州中行的這場‘及時雨’,150多名員工全部到崗,我們馬上復工復產、開拓發展?!贝饲埃咔閷υ摴境隹诩霸牧瞎斐捎绊?,中國銀行蘇州分行得知該公司需要流動資金周轉時,立即啟動新推出的“蘇崗貸”融資支持,短短幾天,就幫企業拿到了急需的貸款。
金融機構作為現代經濟的核心和實體經濟的血脈,要充分發揮“輸血”功能,全力為市場主體紓困解難。疫情發生后,蘇州將金融支持政策納入助企紓困“一盤棋”,相繼出臺《關于統籌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平穩有序運行的工作意見》《金融支持市場主體紓困解難著力穩定經濟增長政策措施的實施細則》《關于支持服務業相關領域紓困和恢復發展政策意見的通知》等,從融資支持穩企、普惠金融助企、減費讓利惠企、保險保障護企等多方面推動落實。
如何把政策預期轉化為發展動能?蘇州金融系統緊密合作,專門成立金融領域“保生產、穩發展”工作專班,精準落實各項助企紓困舉措。
掃一掃碼,即可發布融資需求申請,銀行工作人員1個工作日聯系對接……這是蘇州今年創新推出的線上服務“疫貸碼”,進入填報頁面后,企業還可點擊查看100余款針對性在線金融產品。目前,已有1200多家企業通過“疫貸碼”填報融資需求,累計需求金額近30億元,對接完成率超99%。
在線上,平臺精準對接需求;在線下,金融機構自覺行動起來,用好用足用實各項金融支持政策?!叭绻鹑跈C構只是為完成任務被動無奈去做業務,那么稍不留神就有可能跑偏,背離政策的制定初衷?!碧K州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局長謝善鴻說,金融機構應當主動發力,與企業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才能真切了解企業發展過程中的新需求,實現精準支持,確保金融助企見成效。
生物醫藥是蘇州的“一號產業”,眾多優質生物醫藥企業在發展中備受境內外投資者的青睞。日前,一家注冊在蘇州工業園區的生物醫藥企業計劃在香港上市,需要辦理最后一輪融資,并與多家投資基金達成股權投資協議,要求所有境內投資機構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境外投資備案登記和資金匯出。然而,其中一家投資基金卻遇到特殊情況,距離截止日前10天還沒啟動相關工作。知悉企業緊急需求后,中信銀行蘇州分行立馬成立專項工作小組,制定服務方案,及時與園區相關部門溝通,僅用了短短1周時間,就為客戶完成了境外投資備案登記及資金匯出。
解燃眉之急與促長遠布局相融合
位于太倉市雙鳳鎮的一家從事金屬鈑金加工企業,疫情期間,由于公司收款賬期延長,影響了企業的現金流。工商銀行蘇州太倉支行了解企業實際經營狀況和融資需求后,迅速接洽,結合工總行“e企快貸”產品,及時為企業制定了相應的融資方案,僅用1天時間就完成了1000萬元e企快貸業務的線上全自動審批流程,為企業解決了資金難題,贏得了企業的贊賞。
當前,受疫情影響,很多中小微企業現金流吃緊,紓困、救急的貸款需求最為突出。及時的資金支持能夠對這些企業恢復生產、經營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緩解企業燃眉之急,不僅要在在融資投放上做“加法”,還要在融資成本上做“減法”。聚焦企業“急難愁盼”,蘇州扎實推進支付手續費降費讓利,1至5月,全市65家機構降費讓利共計1.61億元,惠及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88.41萬戶。全面推行賬戶分級分類管理和簡易開戶服務,有效滿足了新業態、新模式企業的開戶需要。全力做好增值稅留抵退稅工作,確保退稅資金快速直達至市場主體,目前蘇州已辦理留抵退稅7.36萬筆,涉及金額270.85億元,惠及6.9萬戶企業。
減少手續辦理時間也是降低企業融資成本。蘇州企業征信服務有限公司在征信蘇州APP上開通“數字金融、助力抗疫”綠色通道,為廣大中小微企業提供多元化的線上融資服務支持。截至5月末,累計幫助171家企業獲得信用貸款5.93億元。
金融助企紓困,不僅需要“扶一把”,也需要“推一把”,既要解決企業近在眼前的燃眉之急,還應著眼長遠,為其高質量發展蓄勢賦能。
“由于階段性停工停產、物流受阻、原材料價格等因素交織疊加,本土紡織企業面臨著發展困境?!碧K州農商銀行副行長徐衛忠告訴記者,今年以來,該行不僅精準滴灌,為紡織企業新增貸款投放13.07億元,還積極引導傳統紡織企業向高附加值、綠色低碳方向轉型。該行成立了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蘇州市綠色低碳金融實驗室,與吳江區盛澤鎮合作“紡織行業綠色發展與低碳轉型項目”,開展紡織行業溫室氣體績效方法學MRV(監測、報告、核證)模型、廢物管理、能源效率、廢棄物時尚化以及綠色金融機制等方面工作,賦能紡織業轉型升級和長遠發展。
金融創新與動能培育相融合
金融助企紓困,不僅需要政策上的執行力,也需要模式上的創造力。金融業在幫助企業渡過難關的同時,催生了許多新技術、新業態和新模式,培育了金融創新動能??梢哉f,企業當下的新需求,正在倒逼金融創新提速加碼。
蘇州頻頻亮出“妙手”,針對不同行業的特點和需求精準發力,全力打通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最后一公里”——
巧用數幣,提升普惠質效。日前,中國農業銀行蘇州分行以數字人民幣形式向太倉億砼新型材料科技公司發放普惠貸款150萬元,作為原料款支付至其上游供應商數字人民幣錢包。該企業負責人徐正洲說:“用數字人民幣貸款,實時到賬后,就可以通過數字錢包內設的支付模塊直接付款給供應商,全程沒有手續費!”這是由銀行發放的全國首筆數字人民幣普惠貸款,實現了數字人民幣應用場景拓展,成為助企紓困的新探索。
投貸聯動,澆灌科創森林。科創企業具有高成長性特點,成長階段通常存在無盈利、無抵質押物、無第三方擔保的“三無”問題,一直以來都是銀行信貸資金配置的薄弱環節。江蘇銀行蘇州分行聯合元禾控股專為科創企業“量身定制”,推出投貸聯動創新產品“元禾寶”,涵蓋固定資產貸款、并購貸款、短期流動資金貸款、中期流動資金貸款、信用證等各類本外幣融資產品的綜合型信貸業務。產品一推出,就成功為“瞪羚企業”蘇州朗潤醫療系統有限公司提供1000萬元授信支持。
金融讓利,助力文旅復蘇。“質保金的退回很重要,緩解了我們旅行社員工工資發放的資金問題,同時也有利于復工復產!”和平國旅總經理、蘇州市旅游創新研究會會長朱毅強是首批“蘇州旅行社質量保證金保函”業務的辦理者。蘇州在全省首創“蘇式旅行社質量保證金”改革試點,探索開展“履約保證保險+銀行保函”替代繳納保證金,助力文旅復蘇。銀行對總體的保費和擔保函費用進行讓利,根據不同旅行社的經營情況,控制在1.5%至3%,以精準的服務幫助市場主體紓困解難。
在蘇州,金融業以現實需求為導向奮力作為,不斷提升企業獲得感的同時,也在助企紓困新實踐中促進了業態更新,增強了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這種良性循環也為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金融動能。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張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