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銀行如何在商業利潤最大化和履行社會責任之間取得平衡,從來不是一個簡單的命題。
一個很難回避的事實是,盡管銀行業機構被賦予“服務小微”的使命由來已久,但基于對資產運用效率及投入產出比等的考慮,小微業務并不是絕大多數銀行最優的戰略選擇和經營側重。但是,常熟銀行偏偏“不走尋常路”。
截至去年末,常熟銀行小微企業貸款已超300億;97%小微企業客戶的年銷售額在50萬元以下;78%的小微客戶為首貸戶;月均辦理小微信貸業務約2萬筆,其中70%的客戶來自于農村……證券時報記者實地調研了家庭式作坊與夫妻老婆店密布的蘇南常熟地區,對常熟銀行如何扶持本埠小微經濟積累了一定的了解。今年是常熟銀行開展小微業務的第十年,記者通過剖析個案,挖掘全行業開展小微業務遇到的困難和代表性的對策。
江蘇省10.72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一條長江劃開南北,后因歷史及人文認知等因素,逐步形成現在蘇南、蘇中、蘇北的經濟帶格局。在各經濟帶中,以市級甚至縣域為單位,產業結構與經濟實力各不相同。
首批上市的五家江蘇農商行,扎堆于蘇南,但經營側重與資產質量差異頗大。個別銀行承接的政府平臺業務較多,而另外一些基于轄區經濟優勢,有的承接的大中型企業(含上市企業)和房地產企業較多,有些側重經營中小企業客群。相較而言,常熟銀行最為側重于小微客戶,深耕零售板塊。
常熟銀行的經營數據足以佐證——在有據可查的2017年三季報(合并報表),常熟銀行的零售貸款余額絕對值和占總貸款的比重,是四家上市農商行中(吳江銀行未披露)最高的。
這家最早以獨立垂直事業部專營、且將近七成信貸資金投向小微客群的縣域級農商行,正持續下沉小微客戶服務網絡,并將該業務定位為該行經營效益的內生動力。
“堅定深化(小微戰略),不管資本市場買賬不買賬。我相信若干年后回看,歷史會證明我們的選擇?!背J煦y行董事長宋建明對證券時報記者說。
即使把比較范圍擴大到25家A股上市行,常熟銀行在零售板塊的表現依舊搶眼——該行以47.08%的零售占比,高于同時期(2017年三季度末)的建行、農行、浦發、民生、興業、平安6家銀行。這6家銀行的零售占比皆在35%以上。
對于一家縣域級農商行,這樣的經營表現足以令同業側目。其核心原因在于,常熟銀行的小微貸款占比高。
截至去年末,常熟銀行總貸款672.29億元,其中實體經濟貸款占比超過76.48%,約為514億元。這500多億里,投向小微企業和涉農貸款領域的資金分別占65.18%和72.47%,也就是說,小微企業貸款為335億元。
但事實上常熟銀行的小微貸款規模會更高,一是因為在現行監管口徑下,發生在縣域級的貸款,都劃歸為涉農貸款;二是很多小微客戶如家庭式作坊,因為種種原因并沒有被劃歸為小微企業。
常熟銀行真正做到了客戶下沉和金融普惠:集團小微企業客戶22萬多戶(村鎮銀行6.69萬戶、母公司小微15.3萬戶)。其中,夫妻老婆店、家庭式作坊居多,年銷售額均不超過100萬元,遠低于國家現有認定的小微企業標準;同時,這些小微企業的貸款額度始終保持在戶均13萬元左右。
一個更驚人的數據是:常熟銀行小微客戶中高達78%的客戶為首貸戶,此前沒有接受過銀行的信貸服務。扶植小微和推動區域經濟,這兩個看起來略為口號式的詞組,被常熟銀行落到了實處。
本文源自證券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