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來,白戶突然成為了香餑餑。不僅銀行、消費金融公司等金融機構在擴大對征信白戶的金融服務,一些黑灰組織也在各渠道招募白戶。
不過與金融機構提供服務不同的是,這些組織是為了利用白戶來騙金融機構的錢。
01 有白拿千萬的好事?
一位中介人士的朋友圈內容顯示,其正在尋找純白戶的客戶給企業背債,要求必須是純白戶、沒有車貸房貸記錄、沒有用過信用卡,在銀行或者機構沒有任何借款記錄,年齡要求25至45。
在這名中介的敘述中,條件符合的客戶不僅能白白到手100萬到3000萬元,還因為簽訂了免還條款,不用還款,回報巨大。
相較于之前黑白戶均可的背債,近期背債這個游走在法律邊緣的業務群體似乎對“白戶”情有獨鐘,且涉及金額呈現越來越大的趨勢。
根據部分業內人士的口徑,目前這波背債潮主要面向的是經營貸和車貸。
今年以來,銀行等金融機構因為指標壓力等原因,在小微企業貸上下款的條件更加寬松,額度也更加豐厚,這讓一些不良中介鉆了空子,通過招募白戶進行包裝從而進行騙貸。
對于大部分白戶而言,背債確實不是一個好生意,背上百萬債務之余,還會被限高,成為老賴,因此即使中介開出的條件再誘人,真正動心的還是少數。
為了尋找更多符合條件的白戶,這些不法組織將目光轉向了低學歷、高年齡段的“征信白戶”。
近期,山東省棗莊市公安局山亭分局破獲了系列汽車貸款詐騙案,此案涉及了千余名“背債人”,其中大多為不明真相、蒙蔽受騙的低保戶、智障人員等白戶人員。
據報道,該犯罪團伙通過中介在微信中介群發布“套車”廣告,以“不支付首付款、擔保貸款給予好處費”“購買車輛的后續貸款由背后實際購車人支付,跟著就能賺錢”等誘騙背債人。在物色好背債人后,即與上游提供資金的套車人聯系。
初步達成意向之后,中介會帶著背債人前往車行,以“我親戚需要購車,我帶其辦理,申請免抵押貸款”進行套車,讓背債人提供身份證、短信驗證碼,配合進行人臉識別、視頻認證,接聽金融機構回訪電話。
在不法分子的蒙騙下,這些弱勢群體在無知無覺中背上了巨額貸款,頻繁被催收的情況下,部分背債人甚至選擇了自殺
02 金融機構風口漏洞頗多
騙貸的各種套路是隨著銀行信貸業務的產生而出現,不過近些年來個人消費貸、小微企業貸等在下沉客戶群,且金融機構的風控系統并未跟上,這種現象從零星的單個變成有組織、有規模的犯罪團伙,沖擊著金融系統的穩定性。
在棗莊市公安局山亭分局破獲的系列汽車貸款詐騙案,金融公司的不作為成為該團伙屢次得手的重要原因之一。
根據公布的內容,在這個案件中被騙貸金融機構在工作中普遍存在貸前資信審查不到位、貸后流程監管缺失等問題。背債人在網上申請貸款的過程中,僅提供了身份證和電話號碼就辦理到了貸款。
而在背債人逾期之后,被騙貸的20余家機構僅選擇了內催,認為借款人是資金困難所以選擇逾期,并未對認真排查是否存在騙貸的可能。
在更大的背債騙局團伙中,這種風控的漏洞會帶來更大損失的可能。
從一些了解此種騙局的人士口中「消費金融頻道」得知,這些組織在找到合適的白戶背債人之后,會在半年之內以極低的首付為這名背債人購房購車,交社保公積金,并偽造交易流水,將背債人包裝成一個有房有車的企業老板,最終目的是為了向銀行貸到更多的款項。
值得一提的是,背債組織在購入房產的過程中會選擇小區內最差的房子,并且專門尋找那些急于脫手的用戶把價格壓到最低。比如均價2萬一平的小區,背債組織會專門尋找1.5萬的房型和位置偏僻的房子購入。
在抵押給銀行貸款,信貸員審核環節,背債組織會事先打點信貸員,并帶領其去拍同小區最好的戶型圖片用于審核,這樣一套操作下來,1.5萬一平的房子均價瞬間上升到2.5萬一平。
以一套100平的房子為例,原房子價值只值150萬,操作之后變成250萬,即使只貸出房子價值的7成,也能到手175萬,比房子的原價值還多25萬,即使事發之后,銀行通過拍賣房產也沒辦法覆蓋負債。
隨著普惠金融的深入,利用各種信息差違規騙貸的風險只會越來越多,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金融公司在擴大版圖的同時,只有不斷提高風控能力和貸后核查能力,豐富進件審批標準才能降低被騙貸的可能。(作者:子卿 來自:消費金融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