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主持:
王丹妮 21世紀經濟報道《中國汽車金融》主編、21世紀新汽車研究院副院長
對話嘉賓:
武 峰 北京朗誠律師事務所合伙人、汽車法律專家
林 雷 大鉦資本合伙人、董事總經理
徐育林 廣汽匯理汽車金融有限公司執行副總經理
姜 東 易鑫集團執行董事兼總裁
李 霞 吉致汽車金融有限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
王丹妮:近兩年,汽車金融市場的新形勢就是嚴監管,我們先請武峰律師談談,嚴監管對汽車金融行業哪些領域影響比較大?金融機構又該怎么應對?
武峰:影響最大的,第一是車貸業務,第二是助貸業務。
車貸業務,如個人汽車貸款、經銷商/機構汽車貸款,這些業務體量最大,涉及面最廣。如何做到合規?
首先,車貸業務的申請、發放條件、風險管理都要嚴格遵守新規的要求,各項運營要合規;
其次,汽車經營產品的設計要合規。
最高人民法院2021年1月1日修訂的《關于審理民間借貸若干問題的司法解釋》。新修訂的司法解釋明確規定,民間借貸利率不得超過同期LPR的四倍(目前LPR是3.56%,四倍為15.4%)。有部分汽車金融機構同仁認為,該司法解釋第一條第二款規定只適用于沒有金融牌照的機構,但審判實務中,很多地方的法院會認為:不管有牌照還是沒牌照的金融機構,兩者在市場功能、社會主體地位方面都是一樣的,不應當作區別性對待。第三,在貸后催收方面,一定要杜絕采用違法違規的騷擾、威脅、暴力恐嚇等方式。
《個人信息保護法》今年11月1日起正式實施,《個人信息保護法》明確規定,違法處理個人信息若情節嚴重,最高可處5000萬元以上的罰款或者上一年度營業額百分之五以下罰款;構成犯罪的,以侵犯個人信息罪追究刑事責任。
在助貸業務方面,根據2021年6月21日修訂實施的《商業銀行互聯網貸款管理暫行辦法》的規定,把助貸機構的主體定位界定為:獲客合作方、技術合作方、風險緩釋合作方,且禁止城商行跨地區辦理互聯網助貸業務。
王丹妮:下面我們請企業嘉賓來談談嚴監管對汽車金融行業的影響?以及你們自身企業做了哪些應對?
徐育林:從汽車金融公司角度來講,嚴監管的影響挺大,除了武律師剛才談到的利率、個人信息保護方面監管的加強,今年,還有另外兩方面監管加強,一方面是消保——要求成立專門委員會,消保要求寫進董事會章程,監管整個操作流程,包括利率、催收方面的規范化操作等,并將全年投訴處理結果公開發布。另一方面,是公司治理。今年9月,銀保監會頒布《銀行保險機構大股東行為監管辦法》,其中對股東行為有了更高要求。例如,股東不得下達利潤指標、高管不得兼職、高管工資不能從股東處領取、延期支付全覆蓋等等。
雖然嚴監管對企業的很多要求都有所提高,但保證了持牌經營機構合規、合法的經營。嚴監管是好事,有助于汽車金融公司提高自身能力,提升用戶保障和用戶體驗。
李霞:嚴監管背后蘊含的核心是什么?是我們這個行業的規模和影響力越來越大,對于用戶、消費者我們要承擔的責任更大。我的理解是,嚴監管對于汽車金融公司的治理、整個機制的調整迭代、進化,對我們在自身的全面風險管理方面,以及在相應的合規、風險管理的人才素養方面,都會起到更強的推動作用。有助于每一家汽車金融公司持續發展能力的提升,全面風險意識的加強,對于我們整個行業未來更加健康有序合理的發展,是有非常積極正向的作用。
姜東:首先要肯定的是,嚴監管會有效地規范市場秩序,減少行業亂象,對于整個行業的長期健康發展都會帶來積極影響。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很多不太合規的公司、資金進入到了汽車金融行業,極大地擾亂了正常的市場秩序。后來甚至出現了很多“背包客”,也就是兩三個人臨時攢起來,沒有任何風控能力、資產運營能力的公司,很多時候他們在產品上、規則上游走在監管的灰色地帶,極大地拉低了整個行業的門檻。對我們來說,每天都是激烈競爭的紅海,如何與這些不合規的公司有效地競爭,一直是困擾我們的難題。
王丹妮:確實,融資租賃公司在2015-2017年之間可以說是野蠻生長,甚至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情況,嚴監管之下,會是利好的態勢嗎?
姜東:監管趨嚴之后,行業亂象明顯少了,惡性競爭也少了,我們可以集中精力去提升自身的業務與管理能力??傮w來說,嚴監管利大于弊,我們也呼吁在汽車金融領域,要更加嚴格地執行到位。
王丹妮:武律師,嚴監管下融資租賃公司該注意什么?
武峰:根據2020年5月26日頒布實施的《融資租賃公司監督管理暫行辦法》第八條規定,融資租賃公司不得發放或受托發放貸款,這個是政策紅線。結合此條法律規定,要注意如下幾方面問題:第一,要避免名為融資租賃,實為汽車抵押貸款。需告知客戶,我們是融資租賃,不是車輛抵押貸款,日常業務運營過程當中,應簽訂融資租賃合同,而不是簽借款合同、車輛抵押貸款合同;第二,要建立健全完善內控制度。有些融資機構的內控機構、內控崗位、內控人員都不是獨立的,這是不符合監管要求的;第三是保障知情權,包括我們的服務內容、收費、提供的產品服務,要讓消費者明明白白消費,確保消費者的知情權、自主選擇權、公平交易權。
王丹妮:那么嚴監管,會使汽車金融賽道發生怎樣的變化?
林雷:嚴監管政策涉及到信貸利率,涉及到流程,涉及到規則,涉及到市場主體的變化。嚴監管下,最大的變化是推動了整個汽車金融市場主體的變化,在增量競爭轉為存量競爭之后,這種變化會在未來更加劇烈。在存量競爭之下,有兩個因素在推動著市場主體的變化:一個是市場性質的變化,另一個是政府的推動。在這些過程中,市場主體發生了巨大變化,很多不合規企業退出市場,剩下的合規市場主體將擁有更大的市場。在隨后的時代中,領頭企業、合規企業、做得更好的企業,將有更大的市場,更加的從容,有更多的企業在各個細分領域的龍頭地位會確定。監管時代會延續更長時間,金融的門檻會越來越高,對于整個行業來說是非常好的事情。換一種說法是,嚴監管將推動供給側調整,甚至改革。
王丹妮:新形勢除了有嚴監管,還有新的消費趨勢。新能源汽車帶動新零售模式的進步,隨著新零售時代的到來,汽車金融業務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徐育林:新能源汽車帶來的不僅是對傳統汽車技術的顛覆,更多是商業模式的顛覆,個別品牌如特斯拉,特別善于打動追求潮流的年輕人,甚至能在精神層面帶來巨大影響。
新能源汽車公司更多采用線上直銷模式,作為汽車金融公司,必須緊跟他們的步伐,將我們的服務搬到線上,讓用戶在線上完成貸款申請全流程,增加用戶體驗感。目前,廣汽匯理已經通過手機端APP快速審批、電子合同、人臉識別等科技金融手段,不僅完美配合主機廠線上直銷模式,而且效率高,一個貸款申請只需要幾分鐘就能完成,用戶體驗感很好。
另外,新能源車輛全部加裝T-Box,汽車金融公司可通過GPS信息獲得融資車輛位置等的信息,為風險掌控提供便利,節約風險成本。
李霞:新能源汽車時代,對于主機廠、汽車金融公司來說,最大的變化是要直接面對客戶。目前,基本上99.99%的汽車金融客戶還是通過2B2C的渠道模式去觸達,去服務客戶。 今年4月吉利推出純電動車ZEEKR,為了配合ZEEKR的上線,吉致用了約60天,打造出專為ZEEKR全新直銷模式的平臺。它對于吉致來說是在直銷金融模式上的一個重大突破,它真正從線上、線下、貸前、貸中和貸后全部通過數字化手段進行高效融合。
我認為隨著新零售時代的到來,汽車金融業務的變化,第一,是真正從營銷方式上做到以客戶為中心,加速數字化轉型。
第二,以前更多是通過4S店等專業渠道觸達客戶,在新零售時代,要做到真正的高效服務,必須要進行數字化轉型,這不單單是一個IT系統的打造和建設,而是整個組織和文化的變革。
第三,從主機廠產業鏈的大汽車生態來說,汽車金融公司可以和集團體系內的融資租賃公司締結聯盟,打破邊界,把各自的專業優勢更好地結合起來并輸出,為主機廠的出行生態做好服務。
姜東:新能源汽車帶來的革命,整個汽車市場的格局都面臨著重構。從未來的汽車金融發展來看,渠道變化會非常大。銷售渠道的變化會給汽車金融業務的服務模式帶來新的改變。我們現在和小鵬、蔚來、理想都在談汽車金融業務方面的合作,在對接過程中發現,“如何讓消費者體驗更好”是一個核心問題。不僅要給到消費者最優惠的價格、最好的服務,還要形成在線上買車、辦理分期的閉環,來給到消費者最好的體驗。這對汽車金融公司和平臺的IT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后臺系統如何和主機廠銷售系統實現無縫對接、調整傳統風控的邏輯等等。對于汽車金融機構來說,適應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作出一些真正的能力轉變和提升,是很重要的。
林雷:總體來說,最新的時代是Z世代的消費者,他們對于服務、產品的要求,和當今時代信息化、網絡化的技術出現,是根本的改變,所有的主機廠、企業,都會順應潮流做出很深刻的變革。第一是網絡問題,這是核心;第二點是直銷。就看各自擁有的資源是否能把這兩個問題處理好。
當今市場上,所有的嘗試都值得一做。如全品牌服務,這是個重大變革,它不只是產品的調整,更是企業自身的調整。全品牌服務往往是組織資源的變革,組織管理能力的變革,組織調整。
王丹妮:汽車金融下一個增長點會是什么?
李霞:數字化驅動的用戶全生命周期的營銷;精益化運營能夠驅動??蜖I銷的增長;客戶從擁車到用車的理念,不斷變化顛覆情況下,未來涌現出來的直銷、訂閱模式。
徐育林:下一個增長點肯定是新能源汽車,另外一個是二手車。目前在二手車市場,主機廠、汽車金融公司市場份額都偏低,仍有非常大的增長空間。我們邊干邊等待著二手車爆發期的到來。
姜東:我非常看好中國的二手車行業。我的判斷是2025-2026年,二手車和新車交易臺數的比例是1:1,未來的10年、15年,有可能是在1.3:1到1.5:1之間。假設新車每年銷量穩定在2000萬臺左右,那么二手車每年交易量最高可能會達到3000萬輛,以成交單價7-8萬左右來計算,整個市場容量差不多在20000-25000億,所以我非常看好未來中國的二手車市場。
林雷:我比較看好新能源和數字化這兩個方向。
(整理/張明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