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報訊(記者廖蒙)"您好,我是××銀行信貸中心的客戶經理,請問您現在需不需要貸款……"你是否曾經接到過這樣的貸款推銷電話?而且總是頻繁被騷擾?
針對電話推銷貸款產品的背后,少不了貸款中介的背影,而這類行為正在被進一步整治中。7月23日,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上海市場監督管理局日前突擊35家貸款中介公司,初步發現25家企業存在涉嫌非法收集使用個人信息、虛假宣傳、商業賄賂等違法行為,當前相關情況都在進一步調查取證中。
根據上海市場監督管理局披露的信息,執法人員在對一家名為淶富管理的貸款中介公司進行現場檢查時發現,該公司員工通過AI群呼系統,按著電腦里的客戶名單順序,向客戶撥打電話的通話,并設定了"我是金融中心的貸款客戶經理"話術。在負責人與短信群發平臺的聊天記錄中,提到一天群發了短信22萬條,此外還有AI群呼系統的使用記錄。
在現場執法記錄中,淶富管理辦公地還掛有"恭喜淶富管理咨詢上月放款突破6000萬"字樣的橫幅。相關執法人員指出,淶富管理所在的寫字樓內,類似的貸款中介公司還有5家。從目前的檢查情況看,這幾家貸款中介公司涉嫌的違法行為主要有:一是在公司經營中存在非法收集和使用個人信息行為,二是在對外宣傳推廣業務中存在冒充銀行金融機構虛假宣傳行為。
北京商報記者通過天眼查數據搜索發現,名稱中包括"淶富管理"字樣的公司僅有上海淶富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這一家,該公司成立于2021年12月,主營業務包括企業管理咨詢、信息咨詢服務(不含許可類信息咨詢服務)以及財務咨詢等。不過,針對該公司是否為上海監管部門所檢查的貸款中介公司淶富管理,記者向該公司進行了進一步求證,但截至發稿,公司所披露的聯系電話無人接聽。
而除了貸款中介公司的運作模式外,上海市場監管部門本次還對貸款中介上下游產業鏈進行了檢查。其中,上游企業主要鉆營"話術"模板,開發AI語音群呼系統;下游企業則是非法收集、使用消費者信息,利用外呼人工AI語音,冒充信貸部門誘導貸款。
這一灰色產業鏈上,AI語音群呼系統綜合通話時長、消費者講話次數、對話內容等要素對消費者進行分類分級,對潛在目標群進行篩選后便于貸款中介精準營銷。業務員再自稱是某銀行信貸部門,以低息貸款、免手續費等話術誘導客戶貸款,按照貸款難易程度收取1%-10%的手續費。不僅如此,對于貸款難度較高的客戶,還有包裝個人征信記錄、買通銀行操作人員等方式以獲取貸款。
"從上海市場監管部門披露的信息來看,這類線下貸款中介嚴重侵害了消費者隱私,也擾亂了金融市場秩序。對于用戶而言,不僅容易因為信息泄露遭遇電信詐騙,還有可能在貸款中介的惡意引導下背上沉重的貸款,造成金錢損失。"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王鵬分析稱。
事實上,針對貸款中介的違規行為,監管部門此前已經多次提及其風險。2023年3月,《關于開展不法貸款中介專項治理行動的通知》出爐,部署開展為期6個月(2023年3月15日-2023年9月15日)的不法貸款中介專項治理行動。
除了上海外,重慶此前也發布信息,鼓勵用戶通過電話投訴途徑舉報,共同抵制不法貸款中介。同時,多地銀行業機構針對不法貸款中介進行了風險提示,在銀行網點、官方線上平臺等渠道明示,未指定中介機構提供收費服務等方面內容,提示用戶注意風險防范。
在王鵬看來,隨著整治工作的持續推進,這類違規行為將不斷出清,有助于更好地規范市場秩序,對違法違規行為形成震懾力,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王鵬指出,用戶辦理貸款業務,一定要認準正規的金融機構、官方渠道。在簽署貸款合同時,認真了解合同規范,不要輕信間接的貸款服務要約。對于一些不法中介的虛假宣傳,要提高風險識別能力,警惕不法中介的套路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