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姜東良 李娜
本報通訊員 張 雷
不敢與他人交流,害怕被催收貸款四處躲避,整日精神恍惚……
這是農村低保戶劉某稀里糊涂成了車貸詐騙“背債人”后的生活。
“他們先帶我去超市買衣服讓我換上,然后讓我去汽車4S店貸款購車,說只要配合簽字就可以每月獲得利息。”讓劉某沒有想到的是,他既沒有買到車,也沒有獲得利息,卻被金融機構催收貸款的“噩夢”纏身了。
近日,山東省棗莊市公安局山亭分局破獲了系列汽車貸款詐騙案,低保戶、殘疾人、智力障礙人士等群體成為詐騙分子眼中理想的“征信白戶”,屢屢被騙。
這一群體是如何稀里糊涂成了車貸詐騙“背債人”?背后有著怎樣的“套車”灰色產業鏈?又該如何打擊和預防?《法治日報》記者深入采訪,試圖通過案情找到答案。
線上線下分工明確
騙購運銷非法獲利
“詐騙團伙由專人對貸款購車話術進行全方位包裝培訓,在‘背債人’、金融機構、汽車銷售公司三方之間詐騙,直到‘套貸車’出售獲利后讓‘背債人’背債,而自己逍遙法外?!睏椙f市公安局山亭分局刑偵大隊辦案民警陳德良告訴記者。
對于“背債人”,騙子以“不支付首付款、擔保貸款給予好處費”“購買車輛的后續貸款由背后實際購車人支付,跟著就能賺錢”等為由,誘騙其提供身份證、短信驗證碼,配合進行人臉識別、視頻認證,接聽金融機構回訪電話。對于汽車銷售公司,騙子以“我親戚需要購車,我帶其辦理,申請免抵押貸款”進行欺騙。對于金融機構,則虛構“背債人”工作、經濟水平以達到貸款目的。車貸審核通過后帶“背債人”到汽車銷售店提車,新車交付后誘使“背債人”錄制自愿買車視頻、簽訂二手車買賣協議,隨后將“套貸車”出售獲利。
“為延緩騙局被識破,詐騙團伙一般會使用‘背債人’的銀行卡償還幾期貸款后再斷供?!硞恕趲讉€月后接到金融機構的還款提醒電話或催債短信,一開始多數不當回事,認為反正是替別人擔保且在外地購車,即使不還貸款,汽車店和銀行也找不上門?!标惖铝冀榻B說,金融機構則認為貸款合同是和“背債人”簽訂的,遇到貸款逾期不還的,只是能民事起訴“背債人”。
記者了解到,在這起系列汽車貸款詐騙案中涉及的千余名“背債人”中,除部分人員明知是犯罪仍參與貸款購車詐騙外,大多為不明真相、蒙蔽受騙的低保戶、智障人員等。債務纏身后,他們本來就貧困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由此引發家庭矛盾、夫妻失和、父子反目等一系列問題,有的“背債人”甚至因此輕生自殺。部分“背債人”怕接催債電話,干脆更換手機號碼或整天關機。有的因為無力償還貸款,被金融機構拉進信用黑名單。由于“背債人”無還款能力,放貸金融機構出現一批爛賬、壞賬,其中的金融風險不容小覷。
事實上,“背債人”只是環環相扣的汽車貸款詐騙案中的一個層級。在這個產業化特征明顯的灰色產業鏈中,犯罪團伙分為“套車人”“中介人”“背債人”“銷贓人”四個層級。
棗莊市公安局山亭分局刑偵大隊一中隊中隊長蔣寶閣介紹,四個層級中,最上層為“套車人”,負責提供資金以及確定要下手的汽車銷售店和車型,通過各種微信中介群發布“套車”廣告?!爸薪槿恕蔽锷谩氨硞恕焙螅磁c“套車人”聯系,之后三方會面,前往汽車銷售店和金融機構辦理貸款、提車、落戶等手續。提到車后,迅速轉手二手車行或汽貿公司的“銷贓人”,通過線上、線下渠道售賣,形成一條分工明確、“騙購運銷”流水線作業的金融詐騙黑灰產業鏈。
“我們在偵查中發現,此類犯罪迷惑性強且操作流程簡單、非法獲利空間大,在全國各地、線上線下呈病毒式傳播擴張。在一些網絡平臺和線上二手車平臺兜售的‘包牌包稅車’‘公司抵稅車’‘準新車’‘抵押車’直播、帖子中,就存在部分‘套貸車’?!笔Y寶閣說。
貸前資信審查缺位
貸后流程監管缺失
環環相扣的“套車”灰色產業鏈暴露了汽車金融監管存在的諸多漏洞。
警方在案件偵查中發現,被騙貸金融機構在工作中普遍存在貸前資信審查不到位、貸后流程監管缺失等問題。比如,有的汽車金融公司在辦理當事人網上申請貸款時,如果當事人年齡在70周歲以下,則只需提交身份證件、手機號碼,不需到汽車金融公司和汽車銷售店面簽,不需提供收入證明和工作單位等書面信息,即可網上辦理貸款。
記者注意到,案件中被騙的20多家金融機構均未選擇向公安機關報警,只對“背債人”進行了電話催收,普遍認為可能受資金困難等原因暫時無法還款,對出現的逾期貸款缺乏警惕性。
“被騙貸的20多家金融機構均不做上門調查,僅網上審查個人征信即可‘秒批’貸款業務,通過人臉識別、電話回訪等流程后發放貸款,資信調查審核流于形式,從而導致一些無固定收入甚至無固定居住場所的無業人員成為金融機構認可的‘征信白戶’?!标惖铝颊f。
抵押貸款車輛無法過戶,犯罪嫌疑人是怎樣實現出售的?記者注意到,本案中部分汽車銷售店和金融機構為圖省事,收取1萬元至2萬元的“押金”后,讓購車人自行向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辦理機動車登記和抵押登記手續,犯罪嫌疑人鉆此漏洞,不去申報車輛抵押登記而將該車迅速出售,完成整個“套貸”犯罪流程。
除了金融機構缺少警惕性外,汽車銷售公司的“無視”也是騙子“套車”成功的原因?!拔覀冏铌P心的是車能否賣出去,很難發現是否詐騙貸款,騙子帶當事人到店鋪購車,當事人全程未有明顯拒絕、抗拒表現,也知道自己要貸款,很難識別是不是‘套車’。”一名汽車4S店銷售員工坦言。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個別汽車4S店銷售人員為追求業績,即使懷疑犯罪嫌疑人在“套車”,依然配合完成貸款、提車等手續。
在這起系列汽車貸款詐騙案中,涉及的車輛多數是當天提車當天轉手。為什么一些二手車商明知是“套貸車”,卻依然收售?
“這起案件暴露出二手車交易缺乏有效監管。比如,二手車經營門檻過低,大多數二手車平臺或車商實際上只是中介,而非經營公司,履行法律責任的意識不強,對于二手車車源信息沒有嚴格的審核把關?!笔Y寶閣說。
山東齊魯律師事務所律師程立認為,二手車交易缺乏有效監管,與法律條文的滯后性有關。目前,通過網絡平臺售賣已成為二手車交易的一種新模式,而現行的《二手車交易規范》出臺于2006年,沒有對二手車網上交易行為作出規定。經過2017年修訂的《二手車流通管理辦法》雖然明確規定通過詐騙等違法犯罪手段獲得的車輛禁止經銷、買賣、拍賣和經紀,但由于缺乏強力監管,相關要求未得到有效落實。
嚴格監管金融業務
嚴厲打擊車貸詐騙
當前,為刺激消費、拉動內需,相關部門推出了貸款購車優惠舉措。詐騙分子卻利用汽車金融監管漏洞,招攬農村不具備償還能力的“征信白戶”,以貸款購車為名實施詐騙犯罪,使得大批車貸淪為壞賬,不僅給汽車金融公司、商業銀行等造成損失,還影響社會穩定和金融穩定。
受訪的業內人士認為,需多管齊下堵上漏洞。首先是嚴格監管汽車金融業務,加強貸款人網上資信審查、視頻驗證、電話回訪的同時,盡可能采取面簽、入戶調查等方式實地核查,特別是對農村地區低學歷、高年齡段的“征信白戶”,務必仔細詢問其真實貸款意圖并審查收入水平,加強事前監測預警,將放貸風險降至最低。
其次,嚴厲打擊車貸詐騙犯罪。公安與金融、民政、市場監管等部門協作配合,充分利用大數據,對車貸已斷供、有多次貸款購車記錄、名下無駕駛證、年齡較大、低保戶車貸人等信息進行比對分析,發現疑點即推送屬地公安機關核查。在全國部署開展“套貸車”專項打擊整治行動,廣泛梳理摸排類似案件線索。對在偵的跨區域系列性車貸詐騙案件,實行掛牌督辦并發起集群戰役,做到全鏈條打擊。同時,高度重視此類案件的偵查、起訴、審判環節的順暢銜接,統一法律認識,完善辦案機制,提升辦案質效。
市場監管和商務部門要加強對二手車交易活動的監督管理,依法查處違法違規行為,對涉嫌購銷贓犯罪行為的移交公安機關。建立二手車交易市場經營者和經營主體信用檔案,定期公布違規企業名單。督促二手車商對賣方身份和交易車輛的所有權、購車信息嚴加核實,特別對于購車日期和轉賣日期相近、車輛行駛里程不多的“準新車”,認真查驗車輛的合法性,審慎辦理交易手續。要落實網絡平臺的信息審核把關責任,對網上招募“征信白戶”、公開售賣“套貸車”的直播平臺、交流群和帖文要及時封堵、關停、刪除。
還要加強對汽車銷售店前臺銷售人員關于貸款購車詐騙的常見套路、典型案例、防范指南等知識培訓,提高汽車銷售店員工的甄別能力。特別是對進店不看車、不詢價、不試駕,只問能否辦理免抵押貸款購車業務的“三不一只”人員以及有多人陪同的老年購車人等,要嚴格甄別。
增強農村中老年人防騙意識也很重要。農村留守人員普遍年齡較大、文化程度不高、容易輕信他人,被“幫別人購車、幫人貸款領好處費、無任何風險、不用承擔責任”等虛假理由利誘、欺騙,稀里糊涂淪為“背債人”,應重點加強對農村老年群體的防騙宣傳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