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斷創新的金融形態、層層推進的監管正在為互聯網金融的未來增添更多的變數。由財新傳媒和人人聚財聯合主辦的第二屆中國互聯網金融合規與創新論壇日前開幕,論壇主題為“互聯網金融的遠方與格局展望”。如何看待金融科技的未來?有效的監管將為互金行業帶來哪些影響?如何在創新的同時有效防范數據風險?相關專家學者就此展開了深入的研討。
金融科技是未來競爭的關鍵
近些年,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等信息技術被廣泛應用于金融領域,極大驅動了金融創新的進步,為金融發展注入新活力。當下金融科技如今究竟發展到了什么程度?業內人士對此觀點不一。
“目前行業中金融科技應用度還比較低,導致難普、難惠?!卑俣雀笨偛命S爽表示,國內在整個信息數據共享上的步伐還是跟不上市場發展速度,信貸服務的線上化程度較低導致難普;金融機構的服務能力不足,在消費者想要的產品或者想要的定價上,還沒有能力提供與之相匹配的差異化服務,導致難惠。
前世界銀行全球金融與市場局首席金融專家王君提到,金融服務的核心是要判斷借款人的還款意愿和還款能力。當前很多數據都是無效數據,有可能是重復計算,也可能是無關緊要的數據,而這個和最后的還款結果是弱相關的。
但正因為如此,金融科技的水平將成為決定互聯網金融未來的關鍵要素。隨著監管的不斷深入,套利空間消失,互聯網與金融的結合也必將回到原點——通過技術提升金融效率、拓展普惠空間。與會專家判斷,2017年將是金融科技元年。未來,金融科技將滲透至互聯網金融流程中的每一個鏈條。
“從獲客開始,到風控、產品和服務的全鏈條里面,各項金融科技的應用都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秉S爽表示,智能金融能夠從前、中、后臺去升級,而不僅僅是簡單的前臺場景的導流。
作為車抵貸行業頭部平臺領導者,人人聚財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許建文表示,金融科技應該武裝和改造互金流程中的每一個環節。“以線上車貸為例,車抵貸業務中現存的幾個發展障礙:線下作業效率高,一線員工缺乏生產力工具,風控停留在典當思維,貸后反應模式落后。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倚仗對金融科技的應用,使營銷全渠道化、風控數據化、運營自動化、貸后智能化,最終提升線上線下的業務效能,并改善用戶體驗。”許建文判斷,由于高持續投入、短時間內低產出等特征,金融科技將逐漸成為僅存在于少數龍頭企業之間的競爭,是未來平臺在競爭中取得優勢的關鍵因子。
蘇寧金融研究院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認為,互聯網金融機構的未來就在金融科技的積累上面,用其在風控層面、營銷層面、獲客層面、數據層面、金融科技層面的優勢去跟傳統金融機構融合、合作,雙方實現互補發展,以適應行業新的變化和格局。
監管推動行業規范發展
隨著一系列監管政策的密集出臺,互聯網金融監管的方向和路徑也引發市場關注。
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統計分析部主任周國林認為,國內互金行業進入了一個強監管周期,但他同時表示,“金融監管是非常謹慎的,每出臺一項政策都需要足夠的數據和信息支撐。”
中國人民大學金融科技與互聯網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楊東認為,監管要把握好度,避免走極端,既要防止劣幣驅逐良幣,也不能使互聯網金融的創新喪失活力。
在許建文看來,監管是整個互聯網金融行業發展的基礎配置,金融業務快速發展,金融監管也在及時有效地應變,解決行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難點和負面影響,“與時俱進、恰到好處的監管是互金發展的有力支撐”。
王君指出,對金融的監管要堅持有法可依且落到實處,應加大平臺方違規成本,并做到行為的可追溯性。
市場普遍認為,監管大潮為互金行業的種種變革提供了推動力。許建文表示,監管帶來了互金行業的馬太效應及自凈化,監管是開啟互金2.0時代的鑰匙,合規調整期后,互金的良性競爭將真正開始。
數據基建將逐步顯現價值
數據是金融的核心。然而,隨著互聯網金融近年大爆發,個人信用數據的價值越來越被重視,并引發了商業公司未經授權使用個人隱私數據,數據黑產販賣個人數據等問題。
一方面是互金公司對數據的饑渴,另一方面則是數據的濫用。“未來互聯網金融一個不可繞過的門檻,就是個人信息保護和數據保護的問題?!霸谕蹙磥?,一方面要建設真正正規的征信體系,但另一方面又要警惕個人信息被過度采集,造成政治和商業濫用的可能性。
也有從業者認為,在數據報送等方面,在平臺與監管方之間尚存在一些技術性障礙。
清華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劉晗認為,互金平臺需要將批量大數據輸送給監管方,監管部門需要采取更嚴格的保護措施,使數據泄露的可能性與危害降到最低。
數據方面的監管已經在行動之中。周國林透露,信息和數據是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服務工作的基礎,協會近兩年做了大量基建工作,包括打造統計檢測制度、信息披露系統、信用信息共享系統。未來三五年后,這些基礎設施會體現出它的作用和價值。(光明融媒溫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