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人士稱,相比過去的當鋪,如今的典當行更像是銀行或金融機構
央廣網河南分網消息 2017年對于典當行業來說是一個值得紀念的年份。
1987年,中國大陸的典當行業正式恢復經營;1988年,河南地區以洛陽市典當商行為代表的最早一批典當企業誕生。中國大陸典當行業恢復30年來,典當行業在不斷復興,但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困難和挑戰。
典當是一個古老而傳統的行業,由于歷史原因曾一度中斷,而今,經過30年的發展,典當已經化身為“金融機構”,行業的功能不斷增多,體量也在不斷增大。
“當”字打頭的典當行你去過嗎?都是什么人在此“買賣”?這個陌生的行業如今是啥樣?今天,河南商報記者為你揭開當鋪的神秘“面紗”。
【典當行的“名片”】
物與錢一進一出
這里成了“中轉站”
“蟲吃鼠咬、光板沒毛,破褂爛襖一件?!碑斾伬习遄炖镞汉戎慌缘南壬谫~簿上記著賬。高高的柜臺、冷臉的掌柜,透過一些歷史劇,人們對典當行有了印象。
而現在的當鋪,明凈的柜臺、笑容滿面的典當師以及琳瑯滿目的“高級貨”,一不小心,還以為進了銀行或是名品專賣店。
其實,如今街頭的當鋪,也與時俱進,成了小型的金融機構。房子、車子、古玩字畫、手表、貴金屬……只要是有價值的東西,都可以在這兒置換出一定數額的現金,而當鋪也會從中收取一定比例的服務費。
當鋪還會充當老板們的“銀行”,通過抵押的方式進行借貸。
當然,在當鋪,所有的抵押都是有期限的,鄭州銀豐典當有限責任公司常務副總張永剛介紹,對于“產品”的當期,一般是5天到幾個月不等,最長不能超過半年。“當期不足5天,我們會按5天收取有關費用。”
而對于那些逾期沒有贖回或續當的物品,張永剛說,一般情況下,這些物品會變為“絕當品”,進行二次交易。其實,一旦有“絕當品”出現,往往會迎來不少商家“圍觀”,因為相比市面上的產品,典當行里的絕當品在價格方面有很大優勢。
雖然“當鋪”如今換了外衣,但自始至終,它都扮演著“中轉站”角色,物與錢一進一出是這個行業的“日?!?。在變與不變中,“當鋪”作為窺見世相的地方,每天也上演著各種故事。
【典當行的“客戶”】
現在的典當行
成投資客的“樂園”
在鄭州一家典當行門口,銀基的批發商戶老張拉來了三車貨,“這些都是上季壓的一批貨,沒賣出去,現在換季了,先抵押在這兒,等應季再換回來?!?/p>
而在店內,一位帶著孩子、剛到鄭州不久的年輕媽媽,從手上擼下了一枚戒指,她以此抵押,借出了1000多元的生活費。
隨后,黑色塑料袋包裹的衣物和戒指一同被典當行的工作人員鎖進了裝有24小時監控和防盜設施的庫房里。和它們在一起的還有金條、名表、字畫、奢侈品、相機、iPad等。
典當行的工作人員告訴河南商報記者,只要符合“有價值、易保管、能變現”原則的東西,這里都能收,這就是從南北朝延續至今的典當行的生意。
夏天當了冬天的皮襖,等到冬天再贖回;家里揭不開鍋,當了“細軟”換點糧,以解燃眉之急。在以前,當鋪常常被認為是窮途末路的人的去處。而如今,這里已經悄然變成投資客的“樂園”。腰纏萬貫的老板們來這里籌資,手握名人字畫、翡翠珠寶的富人把這兒當做短期的保險箱。
張永剛告訴河南商報記者,相比過去的當鋪,如今的典當行更像是銀行或金融機構,而來往其中的人多是有一定經濟實力的。
【典當行的“業務”】
房產、汽車和民品
是典當行的“三大件”
提到典當行的“業務”,從業30年的老潘告訴河南商報記者,房產、汽車和民品可以稱得上典當行的“三大件”。
“近十幾年來,國家經濟發展‘高歌猛進’,房地產市場也‘熱火朝天’,房產典當業務自然也是讓典當行嘗到了不少甜頭?!崩吓烁嬖V河南商報記者,房產典當業務是目前典當行里一項重要的業務。
“實際操作起來,珠寶玉石等都有風險,而房地產和汽車評估制度相對完善,操作起來更穩當?!崩吓苏f。
此外,汽車典當業務與房產一樣,也都具有“穩定性”,但老潘也表示,近幾年由于互聯網上二手車的影響,他們也受到了一點沖擊。
而提到民品典當業務,張永剛介紹,這是典當行的一項基礎業務,主要承接貴金屬、數碼產品、珠寶、手表、名牌箱包等。
“按照《典當管理辦法》的規定,這些動產質押典當的月綜合費率不得超過當金的4.2%,而房地產這種不動產抵押典當的月綜合費率不得超過當金的2.7%?!睆堄绖傉f。
其實,三種業務內容不同,收益也不同,總體來說,動產類的收益要比不動產類的高,但就“風險性”而言,不動產類更為穩定。
【典當行的“規則”】
這些東西
是典當行的“三不當”
古有“神袍戲衣不當,旗鑼傘扇不當,低潮首飾不當”這三個原則?!吧衽蹜蛞虏划敗?,防的是死人的壽衣、殮服。“旗鑼傘扇不當”、“低潮首飾不當”,主要防止拿瑣物來“開玩笑”的人。
而現在,典當行業也有“三不當”。張永剛告訴河南商報記者,來歷不明、國家限制、不易保管的東西,他們不予辦理業務。
“收東西時先要登記、驗證客戶的身份證,針對物品,也會查驗相關合法憑證,驗明‘正身’?!睆堄绖偨榻B,對于國家限制的煙草、三級以上文物、野生動植物,以及不容易保存的食品等,他們都不會辦理。
【典當行的“世相”】
有人典當為救急
有人專門來行騙
人來人往的典當行作為窺見世相的地方,每天上演著各種有趣的故事:有人為救急,當了行李衣物買了回家的車票;有人專門行騙,給典當師“上眼藥”;也有人把這當“鑒寶”機構,驗真假看行情……
在典當行摸爬滾打20年的張永剛回憶起初入行的情景,仍記憶猶新。
“1998年的時候,一個男的拉著行李箱來典當,說家在河北,錢包手機都丟了。”雖然行李箱里只有幾件衣服,但張永剛最后還是給了客戶100元。“那時候的100元,不僅有了路費,回去的盤纏也有了。”不過,客戶走之前也向他承諾,有機會路過鄭州一定來感謝。
雖然張永剛從師傅們的嘴里聽多了類似的虛假“承諾”,但最終,客戶在一個月以后回到店里,按時贖回了物品,還向他連連道謝?!捌鋵?,人與人之間信任很重要,有時候的善意之舉是可以救命的?!睆堄绖傉f。
但有時善良和信任不一定有善意的回報。張永剛告訴河南商報記者,一次有客戶以車壞在路上、需要路費回家為由,向他典當兩臺DVD,“我年輕的時候,DVD可是個稀罕物,”因為專業知識不足,張永剛并沒有鑒定準確,行騙者嘗到甜頭后,又拿出十臺機器,“修車費不夠,還需要錢,”最終,這十幾個稀罕物件被師傅判定為高仿的假貨。因為這事張永剛賠了一萬多元。
以后再碰到以假亂真、給典當師“上眼藥”的事兒就會多長個心眼。張永剛說,這時典當師就成了專業的鑒定師,不僅對物品鑒別真偽,也要對人、對事鑒定得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