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樣子,張哥沒有大結局,還得在廣播里吵鬧我們。
文 | 張機
5月31日,成都市公安局錦江區分局依法對上海易貸網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立案偵查。
在封面新聞此條報道的留言下,不少網友調侃“張哥被抓”,這位成都最知名的虛擬人物,看上去要迎來真正的大結局。
來自封面新聞
張哥,是成都的一個傳奇。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只要有廣播的地方,都能聽到張哥的故事。
張哥,最近在忙啥子喃?
哎呀,最近資金緊張,在找銀行辦貸款,緊到辦不下來!
早點兒說嘛,找xx網,人家大公司,專門協助銀行辦貸款,服務好,速度快,貸款成功才收錢!
電話好多喃?
記到嘛!打66776677!
這條廣告至少從2012年開始在成都各大電臺播出,因播放頻次高、內容洗腦,給不少市民留下深刻印象。2012年11月,有成都網友通過微博直接@成都某電臺,要求其取消令人厭煩的貸款廣告,并引來有同感的其他成都網友熱議。
來自新浪新聞
2012年底,天府早報在微博發布“盤點成都2012”,“貸款張哥”作為熱門話題榜上有名。據大河網報道,期間還有自稱是電臺聽眾的市民,在成都春熙路、寬窄巷子、成都電視臺等街頭舉著“喊張哥回家”的牌子“抗議”。
成都市民“抗議” 來自大河網
批評、討論和抗議并沒有讓這條“2012年成都人最討厭的廣告”消失,事實上,近10年來,它一直活躍在成都各大電臺的黃金時段。
電臺廣告的問題由來已久,無論是藥品保健品、“名酒”、金融產品、包裝成節目形式的廣告等等,本質是電臺作為傳統媒體很大程度上需要自負盈虧,而影響力下降、廣告主質量下降,卻有巨大的盈虧壓力之間的矛盾。
這也是為什么廣電總局總在整治違規廣告,但廣告亂象總是屢禁不鮮的根本原因。
來自不相及研究所
那此次被查的上海易貸網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和“張哥”、“66776677”到底是什么關系?
我們撥打66776677咨詢,客服的回答是,“我們沒有任何關系?!?/p>
真的沒有任何關系嗎?
6677廣告語里提到的名字早已從易貸網變為了摩爾龍,經查詢,摩爾龍品牌屬于四川易貸網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2016年,摩爾龍品牌由易貸網金融品牌升級而來。
早在2019年1月,四川易貸網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就以摩爾龍集團的名義發布聲明,稱四川易貸網(摩爾龍)不屬于P2P,而上海易貸網(宜貸網)屬于P2P,兩家公司沒有任何法律關系。聲明還指出,“易貸網”商標的注冊使用權歸四川易貸網所有,但并未申請為馳名商標,因此無法限制其他公司對“易貸網”字樣注冊公司名字進行限制。
隨后,賬號主體為成都廣播電視臺的公眾號“99號新聞社”(成都新聞廣播)對此聲明進行了轉載。
據金融投資報報道,2015年,易貸網分拆為“摩爾龍”和“宜貸網”,前者主營貸款中介服務,后者則以P2P業務為主。
來自企查查
企查查則顯示,四川易貸2016年就退出了上海易貸的投資人股權。
綜上,四川易貸網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與此次被查的上海易貸網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是兩家不同的公司,即便過去并不像他們稱得那樣“毫無關聯”。
來自@摩爾龍 微博
今天中午,摩爾龍微博發布澄清,上海易貸網與張哥、6677等品牌元素無關。
而收聽成都電臺FM946等頻率發現,6677的相關廣告仍在正常播出。
看樣子,張哥沒有大結局,還得在廣播里吵鬧我們。
而至于摩爾龍,雖曾聲明其所有產品均來自銀行、消費金融公司等正規金融機構,不需要任何個人投資人的資金,不屬于P2P,但仍出現在了今年4月底四川發布的擬退出P2P網貸業務機構名單當中。
來自金融投資報
而據消費質量報報道,有消費者投訴摩爾龍銷售人員承諾貸款利息低,只有3、4個點,見面詳細咨詢后得知各種費用加起來10多個點,認為摩爾龍公司有意欺騙消費者。
今年3月,四川易貸網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還因在成都電臺發布的廣告違反《廣告法》相關規定,被成都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處以行政處罰,罰款4萬元。
和2012年,成都市民的批評和“抗議”比起來,如今對廣播中語言夸張、高頻播放、洗腦式的張哥廣告,大家有些疲憊,有點戲謔,但更多是習慣了。
甚至有人說,張哥是這座城市的某種暗號和符號。張哥在廣播廣告里為貸款發愁,被債主砍死,復活貸到款,辦工廠又倒閉,東山再起開公司……
只是,聽到張哥故事的人越來越少了。那么多吵吵鬧鬧、千奇百怪的廣告,搞得人上車,也開始做一件事——不聽廣播。
不過廣告的世界現代人根本逃不掉,地鐵上、電梯里、手機里、大街上……
我們不是恨廣告,你只要別太煩人別太吵,
也別豁我們就好。
封面新聞、金融投資報、消費質量報、不相及研究所 / 參考來源
張機 / 排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