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鄭理
來源 | 獨角金融
因25.8億元借款未能償還,上海銀行的一紙訴狀,將深圳市寶能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寶能集團”)等6位被告告上法庭,寶能集團實控人姚振華也再次被推上風口浪尖。
10月13日,上海銀行公告稱,公司深圳分行因與深圳托吉斯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深圳托吉斯”)、深圳深業物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深業物流”)、托吉斯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托吉斯集團”)、寶能集團、寶能控股(中國)有限公司、姚振華的金融借款合同糾紛,向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遞交起訴狀。目前這起訴訟已立案但尚未開庭。
案件還要追溯到2020年12月24日,彼時,托吉斯向上海銀行深圳分行借款25.8億元,期限3年,2023年12月24日償還。該分行與另外五位被告簽了借款保證合同,約定五位被告對上述債務承擔連帶責任保證擔保;并與與深業物流簽訂《房地產抵押合同》,與托吉斯集團簽訂《借款質押合同》。
該筆貸款離最后還款期限還有兩個多月的時間,上海銀行為何自爆這場驚訝業界的官司,也要選擇提前起訴6位被告方?除了與這筆貸款有抵押物,上海銀行提前處置優質資產實現資金回籠外,這背后實際上也離不開上海銀行所面臨的經營煩惱。
上海銀行索償25.8億本息,
寶能站上被告席
根據上海銀行在公告中提出的訴訟請求,判令深圳托吉斯立即償還原告借款本金25.8億元,支付該貸款至全部還清之日所欠的利息、罰息、復利以及承擔其為實現債權所支出的全部費用。
上海銀行還提出了兩項訴求——處置深業物流抵押的不動產、處置托吉斯集團持有的托吉斯100%股權,以所得價款優先清償上海銀行在本案中的債權。
同時,判令寶能集團、姚振華等5位相關方對深圳托吉斯所應支付的全部款項承擔連帶清償責任。
借款方深圳托吉斯,成立于2017年,注冊資本12億元,是一家以從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為主的企業,屬于深圳市城建環藝鋁質工程成員。值得注意的是,黃世龍對深圳托吉斯間接持股56%,而黃世龍與“寶能”關系匪淺。
根據天眼查信息,黃世龍曾在深圳市寶能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擔任監事,該公司成立于2003年,法人代表為姚振華,目前公司已經被注銷。2004年-2009年期間,黃世龍曾在寶能集團擔任監事,在此期間,姚振華為該公司董事長。
除了借款方托吉斯外,其余5位擔保方均為寶能集團的關聯公司。其中,深業物流大股東為鉅盛華,鉅盛華第一大股東則為寶能集團。
這筆貸款最終可能流向了“寶能”的關聯公司。2020年5月,根據深圳羅湖區清水河街道生命健康創新基地城市更新單元規劃(草案)在網上公示,該項目建設用地2.71萬方,項目申報主體是深圳深業物流,也是深圳托吉斯貸款的擔保方之一。
截至目前,距離該筆貸款還款最后期限還有兩個多月的時間,上海銀行為何提前起訴6位被告方?
IPG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認為,上海銀行選擇提前起訴的主要目的是為保護自己的權益和減少可能的風險。雖然該筆貸款離最后還款期限還有兩個多月時間,但考慮到借款方托吉斯集團及擔保方深業物流、托吉斯科技等出現了較大財務危機,上海銀行擔心到期借款可能無法得到償還。
通過提前起訴,上海銀行可采取法律手段,通過法院的裁決或調解來尋求解決方案,并有機會獲得優先受償權或擔保物的優先受償權,從而降低自身的損失。此外,提前起訴還可以避免后期追償的風險和難度,因為一旦借款方破產或失蹤,銀行追償的難度將會加大。
柏文喜稱,當然,上海銀行采取提前起訴的策略也需權衡風險和收益,因為訴訟也會帶來一定的成本和風險,且訴訟結果并不一定有利于銀行。因此,銀行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綜合評估,采取適當的措施來維護自身利益。
上海銀行與寶能集團早有交集。
2020年1月10日,微信公眾號“上海衡源企業”的一篇文章,曾質疑過上海銀行向寶能集團提供的授信。
對此,上海銀行發布澄清公告稱,寶能集團有真實合理資金需求,并提供有效擔保,授信屬于正常的商業行為,所有授信業務均按審批授權規定全流程審批,相關授信不存在違法違規放貸行為。
獨角金融結合上海銀行半年報數據,此次涉案金額占上海銀行上半年凈利潤的20%。根據上海銀行公告,已對該筆貸款計提了相應貸款損失準備,并預計該訴訟不會對其利潤產生重大影響。
涉債超378億元,
姚振華“自救”緩解危機了嗎?
曾經在資本市場頻繁舉牌上市公司,姚振華成了外界眼中的“野蠻人”,但在市場蟄伏多年也攬入多個上市公司。近年,因大舉擴張暴露出流動性危機,其現狀無異于“眼見起高樓,眼見樓塌了”。
圖源:罐頭圖庫
天眼查信息顯示,近年來,寶能集團涉訴債務89筆、處罰債務2筆、經營債務1筆,涉及金額378.66億元。此外,該公司還存在多條限制消費令、失信被執行人(老賴)和終本案件信息。
寶能集團官網,“建一流企業,樹百年品牌”的展望依然可見,不過,寶能的資本版圖也隨著債務危機開始不斷縮圈。
在姚振華的資本版圖中,作為寶能打造的金融投資平臺——深圳市鉅盛華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鉅盛華”)的2021年年報,將寶能的流動性危機揭開。
這份年報在開篇直言鉅盛華所面臨的7項重大風險,包括:有息債務規模較大且已出現債務違約、對外擔保規模風險較大、涉訴金額較多、關聯方及非關聯方往來資金較高、股權質押可能導致控股股東發生變化、凈利潤下滑為負或影響償債能力等風險。
圖源:鉅盛華年報
截至2021年末,鉅盛華有息債務余額為822.91億元,且已出現債務違約、展期,對外擔保規模達572.89億元,導致無法履行擔保責任。該年報還披露,若未來被擔保企業的經營狀況進一步惡化,很可能對公司的償債能力造成不利影響。
而鉅盛華非經營性往來占款和資金拆借的債務方中,控股股東寶能是最大的占資債務方,占資金額達520.7億元。此外,在其他關聯方處,還有178.65億元的占資未被收回。
寶能集團的房產還被多次被擺到拍賣臺。例如,2022年9月20日、21日,深圳南山寶能城花園寶能城有56套房產被拍賣。按照當時的起拍價計算,這些房產總價逾7億元。
姚振華一手創建的資本版圖,隨著“寶能”愈演愈烈的流動性問題,導致“寶能”及姚振華失去了不少資產。
因中炬高新(600872.SH)原控股股東中山潤田投資有限公司(下稱“中山潤田”)與重慶國際信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重慶信托”)存在借款糾紛,2022年8月初,深圳中級人民法院凍結了中山潤田持有的中炬高新股票2200萬股,用以清償5.4億元債務本金及利息。
中山潤田的實際控制人為姚振華,還債被動減持中炬高新的同時,中炬高新的二股東中山火炬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山火炬”)及其一致行動人也在同步增持。
雙方在中炬高新的控股權方面經過幾輪“交鋒”后,根據天眼查信息,中山火炬持股數8542.55萬股,中山潤田持股數7396.07萬股,目前中山火炬勝出。
在流動性風險、債務危機之下,姚振華失去了中炬高新的控股權,后續不排除對中炬高新還有更多的被動減持。
寶能在痛失中炬高新控制權后,持有的華僑城A(000069.SZ)的股權也慘遭拍賣。
8月30日,鉅盛華將持有的3600萬股華僑城A股份在淘寶網司法拍賣平臺成功拍出,中信建投(601066.SH)以1.61億元拍得,折合每股價格約為4.47元。如果鉅盛華此次所拍賣股份全部被處置,其持有的公司股份比例將降至0.01%。
姚振華手中還有一塊重要的金融牌照,即伴隨寶能在資本市場掃貨A股的前海人壽。尤其是2015年下半年,因舉牌萬科打響“寶萬之爭”,前海人壽一戰成名。2014年-2016年,前海人壽凈利潤迅速增長,分別為1.33億元、30.98億元、40.99億元。
2016年,是前海人壽業績的“分水嶺”。隨著保險資金使用受限,前海人壽業績連續三年下降,2017年-2019年,其凈利潤分別為14.05億元、9.45億元、6.04億元,2020年凈利潤增至11.14億元,不過成為寶能為數不多的帶來現金流的機構,2021年前海人壽僅賺了2.46億元,同比下降77.9%。
此外,7月13日,“寶能”旗下西安寶能汽車有限公司的三宗用地使用權被注銷登記,三宗地塊總面積為130.7萬平方米;10月8日,廣州寶能汽車有限公司三宗地塊使用權也被注銷,該地塊本用于打造廣州寶能新能源汽車產業園。
寶能兩年前就開始試圖化解危機。梳理發現,姚振華最早于2021年9月在內部會議上表態,有能力、有實力在兩、三個月內徹底走出困境。雖然時至今日,圍繞“寶能”的訴訟保全、民事判決、資產或資金被凍結的事件不在少數。
除了與上海銀行外,寶能及姚振華還與多家金融機構存在借款糾紛,包括廣東順德農商行容桂支行、九江銀行廣州環市支行、寧夏銀行天津河西支行。
面對債務壓力,寶能在化解債務上也取得了良好效果。截至2022年3月28日,中山潤田數額較大的到期未清償債務總額已經超過33億元。而截至2022年12月底,中山潤田數額較大的到期未清償債務減少至21.5億元。
“針對之前理財逾期的金額差不多90億,經過一段時間兌付后50萬以下的資金基本能夠完成兌付?!贝饲坝薪咏鼘毮艿膬炔咳耸吭@樣表示。
此外,2022年8月,據接近寶能的內部人士曾透露,寶能的資產處置一直在積極推進,只是大宗資產的處置并不是短時間內可以達成的,在時間上還要多一些耐心。同時,寶能進入汽車制造業的同時,還進行了健康產業的布局。
掉隊城商行前三,上海銀行如何突圍?
回到此次的25.8億元借款糾紛上,這場驚動業界的官司的背后,實際也離不開上海銀行面臨的經營煩惱。
上海是國內首屈一指的金融中心,集結了無與倫比的資源配置,依托此地成長起來的上海銀行,也發展成為城商行的標桿。2023年6月末,上海銀行總資產3.03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5.37%。
圖源:罐頭圖庫
在很長一段時間里,上海銀行一直僅次于北京銀行,排在城商行“老二”的位置。不過,上海銀行業績卻被后者來趕超。
截至2022年末,江蘇銀行營業收入705.7億元,同比增長10.6%;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54.94億元,同比增長29.45%。寧波銀行營收578.79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30.75億元;而同期,上海銀行營收與凈利潤分別為531.12億元,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22.8億元。無論是營收還是凈利潤,上海銀行與江蘇銀行、寧波銀行相比,顯得有些疲軟不足。
因內控漏洞頻出,監管還對上海銀行開出多張罰單。
2014年-2019年間,上海銀行存在違規向關系人發放信用貸款、虛增存貸款、關聯交易管理嚴重不審慎等23項違規行為,2020年8月,上海銀保監局對該行罰沒合計1652.16萬元。
2021年,上海銀行收到過最高一筆460萬元的罰單,違規事實包括,未按規定報銷統計報表、違規轉讓不符合不良資產認定標準的信貸資產、向不具備條件的客戶發放貸款等。
2023年4月28日,因在結售匯、外幣理財、內保外貸、外匯市場交易領域存在8項違法違規行為,國家外匯管理局上海市分局對上海銀行給予警告,罰沒合計9834.5萬元。
上海銀行曾對上述處罰回應稱,業務發生的時間在2019年-2021年期間,部分業務按辦理的時間進行了追溯,并認為“對該行業務開展及持續經營無重大不利影響”。
雖然年凈利潤達200多億,上述罰款對銀行經營不會造成重大影響,但反映出的合規管理和業務問題不容小覷。
作為一家地處中國金融中心的頭部城商行,上海銀行的發展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由此也進入A股上市城商行第一梯隊,這與該行的養老金融與汽車金融兩項“王牌”業務息息相關。
截至上半年末,上海銀行養老金客戶數量157.89萬戶,保持上海地區養老金客戶份額第一;養老金客戶個人存款2743.38億元,較上年末增長270.55億元,占零售客戶AUM的比重為47.19%,較上年末提高0.23個百分點,而養老金客戶個人存款占個人存款的比例為48%,可見養老金融業務在該行具有舉足輕重的分量。
在新能源汽車行業高速發展的環境下,上海銀行的新能源汽車消費貸款也出現快速增長。2022年,該行新能源汽車消費貸投資金額達36.6億元,較上年末增長29.36億元;消費貸余額為39.2億元,較上年末增長31.41億元。在這項業務上,該行與頭部新勢力廠商合作,上線了哪咤新能源、微車貸直通車等。
在深耕場景消費金融領域,“信義貸”產品累計服務2.33萬線上客戶,累計授信額度9.79億元。
當務之爭,上海銀行還是要提高資產質量。在資產質量方面,2019年至2022年末,上海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分別為1.16%、1.22%、1.25%、1.25%。截至上半年末,上海銀行不良率為1.22%,較上年末下降0.03個百分點。
從財報可知,2022年末,上海銀行的房地產業貸款余額為1296.45億元,占比9.94%,上海地區住房按揭貸款增量位列中資銀行第一位,并且房地產業貸款的不良率為2.56%,高于整體的1.25%。
這次的借款糾紛,上海銀行能否順利追回這筆資金?評論區聊聊吧。
$上海銀行(SH60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