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1月25日,濟南獲批建設全國首個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10月25日舉行的山東省政府新聞辦新聞發布會上,濟南市人民政府副市長韓偉介紹了近一年來濟南圍繞試驗區建設所開展的工作。同時圍繞推動創業投資高質量發展,韓偉表示,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將積極引進培育創業投資機構,最高給予2000萬元的落戶補助。
為解決種子期、初創期科創企業融資難題,濟南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把推動創業投資高質量發展作為一項重要任務。一是強化政策支持,積極引進培育創業投資機構,最高給予2000萬元的落戶補助,對投資濟南種子期、初創期的創業投資機構最高給予300萬元的投資補助。
二是定向開展路演,面向社會、高校和研發機構(企業),每年組織開展創投機構等參加的各類路演活動60場以上,解決種子期、初創期企業的融資難題。
三是健全激勵機制,在國有創投企業探索建立管理層和核心管理骨干以自有資金跟投項目機制;對種子期、初創期企業投資額度占基金規模60%(含)以上,且基金清算時投資虧損在40%(含)以內的財政投資基金,實施盡職免責。四是探索發展私募股權二級交易基金,鼓勵政府引導基金參與組建及交易,拓寬股權投資退出渠道。
據介紹,自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獲批以來,濟南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任雙組長的頂格推進機制,研究制定了《濟南市建設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實施方案》,成立實體化工作專班,扎實推進改革試驗并取得階段性成果。截至8月末,全市首批次確定的6834戶科創企業有貸戶數占比41.6%,較年初增加3.3個百分點;貸款余額1271.1億元,同比增長21.4%;加權平均利率4.04%,較年初下降21個BP。今年以來,新增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50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583家、省級瞪羚企業178家,合肥國家實驗室濟南基地簽約揭牌,國家重點實驗室增至5家,3家山東省實驗室獲批組建,省級以上重點實驗室達到107家,總量全省第一。
一是著力優化政策環境。創設“央行資金科創貸”和“央行資金科創貼”,目前已發放再貸款3.5億元、辦理再貼現38.4億元;市財政設立規模20億元的企業貸款風險補償資金池,對符合條件的不良貸款項目最高補償本金損失的50%,特別是對首筆貸、純信用貸、知識產權質押等方式獲得的貸款,提高10個百分點進行補償;濟南財政投資基金集團參與組建基金33只、規模263億元,放大倍數接近5倍,投資金額98.04億元;出臺《濟南市財政投資基金盡職免責實施細則》,對符合條件的投資種子期、初創期企業的財政投資基金實施盡職免責。
二是完善科創金融體系。設立科技分(支)行等科創金融專營(特色)銀行機構20家、科技特色保險機構7家、科技小額貸款公司1家,12家銀行設立科創金融事業部(中心);在中基協登記的私募基金管理機構216家,管理基金704只,同比增長41.1%,管理基金規模達到1078億元,增強了科創金融資源供給。
三是加快重點片區建設。規劃建設中央商務區(CBD)和中央科創區(CTD),集中優勢資源實施重點突破。CBD片區建成濟南科創金融大廈、山東省科技金融增信服務平臺、三大證券交易所及全國股轉系統“四合一”資本市場服務山東基地等科創金融平臺;CTD片區積極打造“園區通”科創金融智慧服務平臺,推動重汽、浪潮等龍頭企業設立投資部門或專營投資機構,利用自有資金投資產業鏈上下游企業。
四是豐富產品服務創新。駐濟銀行機構推出“人才貸”等44項科創企業專項信貸產品,市財政對銀行開展“人才貸”形成的不良貸款給予補償,并為22家銀行備案“人才貸”3.89億元;人保財險為42家科創企業提供了首臺(套)、首批次、首版次風險保障29.6億元,泰山保險通過信用保證保險幫助企業融資35.1億元;市融擔集團創新推出“濟擔-科創貸”等科創擔保產品,新增擔保額12.6億元;設立全省市級層面首個知識產權運營基金,實現知識產權質押融資21.9億元;山東金交中心建立知識產權交易平臺并實現首批知識產權項目轉讓;為3968家無貸科創企業建立服務臺賬,在部分科創園區開展“金融管家”試點。通匯資本自主研發的“通匯數科供應鏈平臺”,通過接入上海票據交易所新一代票據業務系統服務430多家企業。
五是積極培育資本市場。出臺《濟南市推進企業上市倍增行動計劃》《進一步推進資本市場服務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對企業上市補助由800萬元提高至1000萬元,利用海右路演大廳加快培育上市后備企業。成立了62億元的齊魯科學城科創投資基金、10億元的濟南金融科技基金;通過“齊魯企舞”投融資路演,幫助30多家企業融資近10億元;山東黃金成功發行10億元的省內首單科創票據,齊魯軟件園發行7億元的省內首單科技園區CMBS(即商業房地產抵押貸款支持證券),山東鋼鐵落地全國首批轉型債券中唯一一筆永續類債券。(濟南日報 記者:張靜 范俐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