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大行遠
說來慚愧,有別于關注本號的各位大佬都是行業資深人士,我入貸款這行的時間算是短的。入行就做車抵貸,現在還是做車抵貸;所以,對于很多大佬談論的信貸、網貸及一些行業秘聞,我往往沒有搭不上話,摸不著頭腦。
作為一個行業資深小白,今年來,面對P2P車貸兵敗如山倒的架勢,我深深的為自己的前途感到擔憂起來,不時在跟同行探討——這車抵貸到底有沒有未來???如果有。那又會是個怎樣的未來呢?
所謂觀點不分對錯,所以就把自己的一點思考及與朋友交流探討下來的一些想法,了作總結,以成分享,歡迎拍磚。
關于車抵有沒有未來?我現在的答案是:有。要不然我還死賴在這行干嘛呢?!
判斷依據很簡單,一是因為汽車保有量,二是因為近年車抵業務數據的表現,三是監管(監管越多機會越大,相反,扶植/補貼越多的行業坑越多)。以上三點不展開說,其他原因也不一一列舉了。畢竟推文篇幅有限,還是把字惜下來描繪如金的未來好。
說未來如金,只要大伙兒用心,踏實努力把命拼,何愁富貴榮華不來親……(皮一下很開心)
未來如金
言歸正傳,說未來必須立足于過去與現在。事實是,車抵貸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都只是汽車金融版圖上的一小塊;我們得承認,這在未來也不會有多大改變。
好在我們今天要討論的不是車抵貸如何雄霸汽車金融板塊,而只是就車抵的過去與現在談論車抵的未來。只有這樣才能言之有物,而不至于落入浮夸、妄言的境地顯得尷尬。
事實一:在今年“網貸雷潮”爆發之前,主營車抵貸業務的公司,多是以開直營店的模式發展自身規模。無論是微貸收編加盟店,還是神州代理放款風波,都在為直營模式的優勢背書。
未來一:不過,從汽車金融其他業態的發展模式,還有當前部分車抵貸公司的轉型苗頭來看,SP模式或將成為車抵貸業務的主流。原因不表。
合作共贏
事實二:在今年開展“打黑除惡”專項行動及“網貸雷潮”爆發之前,注重控借款車,輕視控借款人是車抵行業的慣常做法,甚至誰越不控人誰就越有優勢。(此處控人指重視個人信用及其他資產的程度)
未來二:再見無事黑白戶、不看資產負債……,你好征信、流水,大數據、資產、負債、收入證明……。人車并重,甚至人比車重才是未來。俗話說的好:人為本,車輛次之,額度最輕。
事實三:目前從事車抵貸業務的,主流還是簽署抵押借款合同,雞賊一點的會想方設法讓客戶簽署一份車輛買賣合同。簽抵押借款合同,所形成的債權即一般的抵押借貸關系,無論承認與否,單一的抵押權對貸后處置的約束正逐步減弱。
未來三:之前寫過一篇文章討論過:結合“未來一”的觀點,在以后不止是融資租賃公司,甚至會有越來越多的銀行參與到車抵貸業務當中來。對行業稍有了解的都知道,融資租賃的抵押模式是售后回租,而銀行的抵押模式則是大額卡分期。
不管是售后回租,還是大額卡分期,除了要正常抵押之外,都多了一層保障。如售后回租的租賃關系,卡分期的征信數據等等。
未來已來
未來不會“忽如一夜春風來”的來,它“潤物細無聲”的來;未來不會“一枝紅杏出墻來”的來,它“王浚樓船下益州”的來……哪來這么多這來、哪來的,其實我想要表達的就一個意思:未來來的悄無聲息,卻勢不可擋。
本文觀點來自我發在就職公司官微的文章,去掉了廣告部分。目前公司公眾號暫時由本人打理,主要分享一些個人觀察及與同行交流討論下來的觀點,要不……你關注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