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資、上市,成為近年來新金融行業的“熱銷詞”。近日,從富數科技到懶財金服,從優信二手車到匯付天下,接二連三,絡繹不絕。
母庸質疑,得到資本的青睞與扶持是各大公司夢寐以求的愿望,只是道阻且長。不過,作為異軍突起的新興行業,很多公司的背后都“潛伏”著上市公司股東。它們可能沒有上市,但是它們是“上市系平臺”。據網貸之家不完全統計,截至2018年4月底 ,A股上市系P2P網貸平臺共90家。
在這90家平臺中,其中有15家P2P網貸平臺于近日通過平臺官網、控股上市公司財務報告或互金協會官網公布了其2017年經審計的財務報告。本文將針對網貸之家、平臺官網、互金協會等公布的相關數據,對這15家平臺做詳細分析。
15家平臺分別是:
微貸網、好貸寶、口袋理財、易港金融、銅掌柜、熊貓金庫、銀湖網、e融所、愛達財富、黃河金融、廣州e貸、信通袋、福利金融、熒光金融、安家貸。
01
頭部平臺更勝一籌
費用收入比率普遍較高
在營收方面,據網貸之家統計,這15家平臺的營業收入差距明顯,金額分布在百萬元到十億元之間。值得關注的是,頭部平臺的營業收入是其他平臺營業收入的數倍。
其中,微貸網、好貸寶、口袋理財和易港金融4家平臺的營業收入達億元,分別為36.77億元、5.37億元、2.11億元、1.45億元,占據15家平臺全年總營收的26.7%;而信用袋、福利金融、熒光金服、安家貸4家平臺的全年營業收入僅有百萬元。
在凈利潤方面,除了信通袋和e融所出現虧損外,其他13家平臺均有所上漲,皆在百萬以上。總體來說,盈利情況優于去年。
其中,在實現盈利的13家平臺中,有5家平臺實現扭虧為盈,包括口袋理財、易港金融、銅掌柜、熊貓金庫、信通袋;有4家平臺2017年的凈利潤同比出現下滑,包括e融所、愛達財富、廣州e貸、信通袋。
值得注意的是,15家平臺的凈利潤分化較為明顯,頭部平臺微貸網2017年實現凈利潤5.11億元,是其余14家平臺利潤總和的1.5倍。
在運營總成本上,從網貸之家統計數據看,15家平臺的費用類支出占比較大,最明顯的就是管理和銷售費用的支出。其中,15家平臺銷售費用占總成本的平均比例達28.94%,占比最高的平臺達80.29%;15家平臺的管理費用在所有樣本平臺總成本的占比平均為37.72%,占比最高的平臺達86.34%。
從費用比率上看,15家平臺中,有6家平臺2017年的費用收入比率(三費占比:管理費用、銷售費用、財務費用)超過了70%,包括易港金融、熊貓金庫、e融所、愛達財富、廣州e貸、熒光金服,分別為:90.61%、96.95%、99.69%、90.12%、83.53%、77.77%;
有5家平臺超過了50%,包括微貸網、口袋理財、銅掌柜、銀湖網、福利金融,分別為58.04%、60.93%、66.34%、66.22%、56.26%。此外,黃河金融、信通袋、安家貸雖然沒有達到50%,但也都超過了10%,分別為:11.35%、45.55%、8.53%。
一般來說,通過管理費用和銷售費用在總運營成本中的占比不但可以看出一家平臺對于團隊建設和產品銷售方面的投入與重視,同時,也可以衡量這家平臺未來的盈利能力。如果費用收入比率較高,未來便可能造成盈利疲軟之態勢。
02
四大方面看盈利能力
車貸平臺最具優勢
盈燦咨詢報告顯示,影響平臺盈利水平的因素主要包括四大方面:
一是貸款余額。2017年15家平臺的全年營收整體之所以呈現上升趨勢,其原因之一是2017年貸款余額走勢放緩,從而帶動了平臺營業收入的增加。具體表現為,千萬元貸款余額對應的樣本平臺營業收入在百萬元到千萬元之間,比如安家貸、熒光金服、信通袋、廣州e貸等;上億元貸款余額對應的樣本平臺營業收入均在千萬元以上,比如銅掌柜、微貸網、易港金融、銀湖網、黃河金融。
二是資費標準,不同標的類型、期限和債權轉讓方式等都會對等量貸款余額帶來的營業收入產生影響。
三是運營時間。從15家平臺來看,上線時間超過5年的平臺凈利潤達到了億元以上,比如微貸網等;上線3—4年的平臺凈利潤達到了千萬到億元之間,比如好貸寶、口袋理財等;上線2-3年的平臺凈利潤在十萬到千萬之間,比如熊貓金庫等。
四是主營業務。盈燦咨詢報告顯示,在15家平臺中,有6家平臺的主營業務為車貸,8家平臺的主營業務為消費金融,只有安家貸涉及房貸業務。其中,數據顯示,營業收入排名靠前的平臺多為車貸業務類型平臺,其次為消費金融類平臺。
平臺
收費項目
收費標準
微貸網
提現費
充值后出借過的資金:每月前3筆免費,超過3筆后每筆提取2元手續費;充值后未出借資金:手續費=提現金額*0.5%
管理費
利息管理費=回款利息*6%
債權轉讓費
債權持有天數
最后,本文章只是個人觀點的基礎上為大家創作的,不代表所有的都是這樣的。請自行辨別。另外喜歡本文章的寶寶們,記的收藏點贊+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