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財經3月14日訊(記者 劉小菲)易鑫集團近期發布2023年年報。報告期內公司實現收入66.86億元,同比增長28.54%;實現凈利潤5.55億元,同比增長49.66%。
相較前幾年,易鑫集團業績增速明顯放緩。2021年和2022年,易鑫集團的凈利潤分別為0.29億元和3.71億元,同比增幅分別為102.51%和1180.74%。
資料顯示,易鑫集團是一家互聯網汽車金融交易平臺,目前主要開展了交易平臺業務和自營融資業務。2023年,這兩項業務的毛利率分別為49%和48%,與上年同期相比分別下滑了6個百分點和8個百分點,這也導致公司總毛利率下滑了7個百分點至49%。另外,自營融資業務的凈利息收益率下跌至4.1%,而上年同期為5.5%。
助貸業務發展壓力重重
從細分來看,易鑫集團交易平臺業務旗下主要有貸款促成業務(俗稱“助貸”)、SaaS服務和其他平臺業務(擔保服務和增值服務)。2023年這三項業務的收入分別為34.45億元、4.63億元和11.89億元,占總收入的比例分別為52%、7%和17%,助貸業務的收入仍然占了“半壁江山”。
不過,記者注意到,易鑫集團助貸業務收入增速已經有所下滑,2021-2023年,助貸業務增速分別為65%、62%和9%。
實際上,易鑫集團通過融資租賃嵌套抵押貸款的助貸業務發展面臨著多重壓力。其中,監管正在不斷加強引導融資租賃公司聚焦主業。各地金融監督管理局及融資租賃協會對所轄融資租賃公司提出的各類指導要求,均提出融資租賃公司應當重點經營融資租賃業務,通過真金白銀的業務投放,回歸金融業務本質。深圳融資租賃協會2022年下旬其組織的培訓會議中明確指出,融資租賃公司應當控制非租賃業務收入占比,公司開展金融中介業務形成的收入不得超過開展融資租賃業務形成的收入。
2020年8月末,上海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也曾要求易鑫集團全資子公司上海易鑫融資租賃有限公司專注融資租賃業務,逐步減少貸款促成業務參與程度。
除了監管層面,易鑫集團的助貸業務在消費者群體中也一直飽受非議,諸如陰陽合同、套路貸、強制綁定擔保費等相關投訴較多。在黑貓投訴等平臺上,不少消費者稱易鑫集團存在暴利催收等行為。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易鑫集團包括助貸、自營融資租賃服務在內的所有融資交易,180日以上逾期率及90日以上的逾期率分別是1.49%及1.89%,上年同期分別為1.49%及1.92%。易鑫集團表示,通過新推出的預警及決策極致,可以預先對有不當行為的客戶采取行動。
借款總額激增85.6%至232億元
易鑫集團的所有業務中,增速最快的SaaS服務業務。2023年,SaaS服務業務收入是4.63億元,同比增長280%,占總收入的比例由2022年的2%增長至7%。
資料顯示,易鑫集團SaaS服務,主要通過連接汽車廠商、金融機構和消費者,輸出完整的汽車零售金融解決方案。2023年,易鑫集團通過該模式達成的融資交易金額為102億元,實現爆發式增長。通過SaaS模式完成的新車交易中,新能源滲透率達到了40%。
作為公司金融科技模塊,SaaS業務規模的快速擴大,離不開相關團隊研發投入的增加。受該因素影響,2023年易鑫集團的研發費用為1.94億元,同比增長了1%,如果刨除股權激勵費用的影響,同比增幅達11%。此外,2023年易鑫集團銷售及營銷費用為13.29億元,同比增加了9%;行政費用為3.52億元,同比減少18%。
截至2023年12月底,易鑫集團的資產負債比率為53%,而上年同比為37%;借款總額為232億元,同比增長85.6%,其中資產支持證券及資產支持票據占借款總額的百分比為27%。
資本市場上,易鑫集團于2017年11月登陸港交所,發行價為7.7港元。自上市以來幾乎一直處于“破發狀態”,2023年自4月份開始更是淪為“仙股”,股價一直低于1港元。截至3月13日收盤,易鑫集團每股報價為0.73港元,公司總市值為46.97億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