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商報消息 銀行人士詳解擔保公司勾結客戶套取貸款過程,多家公司“半歇業”兩年減少692家
□本報記者 但慧芳 實習記者 閆淑鑫
對有著4年擔保公司從業經驗的部門經理李林(化名)來說,消息來得有些猝不及防,2015年12月14日下午3點,同事在電話里告訴他:老板欠錢跑路了!
他有些不相信地反復確認,隨后撥通老板電話,發現已是關機狀態。
“沒想到以這樣一種方式做垮”,1月22日,李林對長江商報記者說,“公司代償金僅3000萬元左右,按照杠桿比例來算并不高。”
李林告訴長江商報記者,公司的擔保資本金為3億元,按照擔保公司1:10的放大規定,該公司可擔保貸款30億元,3000萬元左右的代償金僅占擔保金的1%,并未達到業內“做不下去”的水平。
然而,第二天一大早他趕到公司一看,一群債權人已經圍住公司高層,討要公司向他們募集的3個多億的私募基金本息。這時,李林和公司人員才知道,公司以發行“私募基金”為名在外融資的金額已超過3億,“估計會更多,在核算自身資產還不上欠債后,老板就跑路了”。
資金鏈斷裂、老板跑路、代償破產、自融自擔……近日,多位擔保行業人士告訴長江商報記者,民營擔保公司“倒閉潮”頻發,幾乎已經陷入“不轉型等死”的狀態;國營擔保公司的盈利和代償情況也不容樂觀。
長江商報記者梳理公開數據發現,截至2014年12月,全國融資擔保公司為7898家,在保余額2.74萬億元;相比于2012年,全國融資性擔保公司減少692家。
“擔保、小貸、信托這些‘類金融機構’做的業務和銀行業務類似,但它們自身卻不像銀行有一套完善的監管體系?!?月20日,安徽大學經濟學院教授鄭蘭祥接受長江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業務操作方面,擔保公司有很多不正規的情況出現,比如風險控制能力差、追求高收益高風險的比重大,隨著目前國內一些非金融企業負債規模擴大,擔保公司等金融派生機構受影響,出現“跑路”、“倒閉”的情況。
資金鏈斷裂、跑路頻現多家擔保公司“半歇業”
在目睹了本地5家以上保額超過5億元的擔保公司“垮了”之后,華中地區一家注冊資金2億元的民營擔保公司部門經理李林,在去年12月底遭遇到“老板跑路”的沖擊。
事實上,李林的“遭遇”并非孤立,一場擔保行業的寒冬正席卷大江南北。
1月13日,黑龍江省一位國營擔保公司負責人告訴長江商報記者,目前當地民營擔保公司處于“只關不開”的狀態,一些擔保公司正在處置債務人的抵押資產,彌補客戶還不上錢而擔保公司被迫代償的資金。
安徽省對外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10月,安徽共有融資擔保機構353家,而2011年底,安徽省融資擔保公司為404家,2012年底下降至386家,此外有100多家民營融資擔保機構不能與銀行正常合作。
從擔保公司跳槽至財富投資公司的王超(化名)告訴長江商報記者,從2014年下半年開始,擔保公司特別是民營擔保公司資金鏈斷裂、老板跑路、代償破產等情況逐漸出現,而2015年到達一個爆發高潮。王超預計,2016年情況將會進一步惡化。
李林表示,“倒閉潮”并不只席卷中小型民營公司,據他介紹,行業內一家2013年對外公布保額超25億元、在當地排名前十的民營擔保公司,目前正官司纏身,各項業務暫停。
長江商報記者查詢其所提及的民營擔保公司發現,該公司2014年卷入北京一家P2P平臺跑路風波中,盡管該公司聲明跑路平臺網站上刊登的擔保函、擔保合同等“均系偽造”,但涉事調查仍不能避免。
此外,長江商報記者粗略統計該公司牽涉的法院判決文書,發現該公司僅在2015年被10家銀行或銀行分行上訴,同時卷入小額貸款公司和民間借貸還款糾紛超過15次,除了1、2月份,幾乎一年內每月都有2-3場官司要打。
為防控風險銀行斬斷民營擔保公司資金源
“為防控風險,2015年銀行全面清理和一些民營擔保公司的合作?!?月15日,一家大型商業銀行相關人士告訴長江商報記者。“2014年以來,我們銀行和民營擔保公司合作減少70%,凡是之前出現過一次問題或者是與其他銀行出現過一次擔保問題的公司,我們全部都壓縮退出了,更多只選擇和國營擔保公司合作?!?/p>
事實上,2012年年初發生的北京中擔投資信用擔保有限公司卷款跑路事件,就使得多家銀行對民營擔保公司警惕加深。
上述銀行人士表示,民營擔保公司容易和民營企業相互“勾結”,將本不符合貸款條件或可貸額度不夠的企業信用程度做大,從銀行方“套取”更大的額度,然后再進行利益分成。
銀行人士的擔憂并非“空穴來風”,長江商報記者查詢的上述大型擔保公司法院判決書中便有疑似這類情況。
一家農牧公司被上述大型擔保公司告上法庭,令其償還到期后擔保公司代償的400萬元貸款及55734元利息。該農牧公司辯稱,其不僅向該擔保公司支付了8萬元的擔保費用,而且還支付了60萬元保證金,實際到手的本金僅340萬元,故而上述擔保公司實際代償的本金應是340萬元及利息44933.53元。
不過,因被告方并無證據證明其實際到手的本金為340萬元,法院最終判決被告支付給擔保公司4055734元。
橫亙在銀行和擔保公司之間的不信任,還與頻頻出現的“過橋貸款”灰色操作模式有關。
在李林所在的擔保公司客戶中,有一位做衛浴產品代理的女老板,旗下所擁有的房產和庫存經考察僅能向銀行借貸500萬元,但為爭取到該客戶,公司為其提供擔保從銀行貸款700萬元,而后,又因客戶從其他銀行借的300萬元到期,擔保公司追加了300萬“過橋貸款”給該客戶償還銀行借款,累計為其融資擔保達1000萬元。
“眼看自己還不上錢,企業老板就跑了,這成了公司最大一筆壞賬,等我們報案時,發現她還將房產和庫存抵押給其他公司。”李林稱,企業主反復抵押“騙貸”、“補窟窿”,擔保公司為賺取擔保費等幫其“過橋”延續銀行授信,儼然成了行業亂象。
“目前除了本地銀行,已經基本沒有大型國有或商業銀行再跟民營擔保公司合作。”一家知名擔保公司湖北分公司負責人告訴長江商報記者,“銀行的信貸如果更偏緊的話,擔保企業更難再生存下去?!?/p>
眾多擔保行業人士稱,民營擔保行業依賴銀行生存,銀行資金源為擔保公司最為穩定、安全的渠道。一旦銀行中止與擔保公司合作,就意味著擔保公司要么不能再做大額度的企業貸款擔保業務,要么只能從民間去找錢,“找錢成本很高?!?/p>
“銀行沒有授信額度的話,擔保就無法開展業務?!鄙鲜鲋麚9竞狈止矩撠熑吮硎?,“而且目前經濟下滑情況下,銀行信貸進一步收緊?!?/p>
李林告訴長江商報記者,目前在民間融資的年利息在15%以上,短期借貸的利息更高,月息達到5-6%,“企業自有資金和凈利潤根本達不到這個增速,會越陷越深?!?/p>
左手擔右手 轉型陷“自融”灰鏈模式
行業“洗牌”大背景下,各地擔保公司紛紛轉型尋謀出路。
“現在擔保公司正在整合,民營擔保公司同國營擔保公司合作、同小額貸款公司合作、建立自己的P2P平臺等?!?月14日,上述擔保公司湖北分公司負責人對長江商報記者介紹,困境重重的擔保公司正在往互聯網化、專業化、集團化方向轉型。
例如,2014年7月,西部地區最大的國有擔保公司——重慶市三峽擔保集團有限公司發起設立的P2P融資平臺“金寶?!闭缴暇€。2014年底,民營擔保龍頭的瀚華擔保旗下互聯網平臺“瀚華云”機構信息服務平臺和“來投”個人金融服務平臺先后上線。
不過,擔保公司的跨界,也并非想象中那么順利。
“擔保公司另外申請互聯網金融牌照和小貸牌照,就可以不再依靠銀行自籌資金。”王超表示,“但這種玩法也有可能玩垮?!?/p>
上述多位擔保人士表示,自籌資金后,操作不規范的企業極有可能出現“資金池”,“畢竟好項目難找,一旦錢投不出去或者投后收益難以償付平臺用戶的利息,‘自融’就會成為‘龐氏騙局’,后面融進的錢就是為了給前面的錢兌付本息?!?/p>
據網貸之家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12月底,累計問題平臺達到1263家,P2P網貸行業累計平臺數量達到3858家(含問題平臺),跑路型問題平臺占比達到32.7%。
“一些擔保公司開始放棄企業客戶轉而專門做個人業務?!崩盍指嬖V長江商報記者,當地有家規模相近的擔保公司,在意識到企業貸款償還困難、風險增大的行業現狀后,將很大一部分業務員和精力轉向做個人房貸、車貸業務,這種“走量”方式,使得該擔保公司2015年代償和資金鏈情況較同行要好。
此外,非融資性擔保業務也成為擔保公司規避風險突圍的方向之一。上述擔保公司湖北分公司負責人告訴長江商報記者,訴訟保全擔保、工程履約擔保是公司2016年發展的“重頭戲”,“拿到一級工程資質的企業,本身來說就是一個很不錯的企業,我們通過這種標準來篩選,來提高客戶的質量,降低風險。”
“傳統擔保行業業務單一,在互聯網金融、股權基金、新三板擴容的當下,過去單純依靠銀行放貸的中小企業,股權融資和貸款融資日漸多元,很多擔保公司失去了生存空間?!?月22日,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認為,“除開‘左手擔右手’這種違法操作,一個包括擔保、小貸、P2P、資產管理等產業的大型集團,下面各子公司隔離風險,相互獨立運行,注重信用和品牌,將更有發展機會,或成擔保行業發展的常態?!?/p>
擔保業難破“保一賠百”高杠桿代償模式
2015年上半年代償金額猛增246%,券商稱擔保公司掛牌新三板被叫停
□本報記者 但慧芳 實習記者 閆淑鑫
經歷行業“倒閉潮”之后,生存下來的擔保公司是否意味著“安全無虞”?
“對一些不合規、不規范的民營擔保公司沖擊比較大,銀行減少與民營擔保公司的合作,這是市場規律?!?月18日,一不愿具名的金融辦人士對長江商報記者表示。
事實上,除去政策性擔保公司和商業性擔保公司之間存在博弈外,擔保行業“保一賠百”的高風險代償模式并未被打破。
據銀監會相關數據顯示,2014年擔保全行業新增代償415億元,年末代償余額達到661億元,同比增長59.3%;擔保代償率2.17%,為統計以來最高水平。而2015年上半年,代償金額和戶數同比分別增長了246.68%和16.1%。
在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看來,資本規模和資金實力為只經營負債的擔保公司發展的核心要素,“沒有錢就別做擔保,既做不來也做不好?!?/p>
1月19日,眾多券商曝出全國股轉系統(俗稱“新三板”)暫停包括擔保公司、小貸公司等類金融機構掛牌上市,這無疑讓擔保公司的融資渠道又少了一條。
風控缺失亂象叢生倒逼監管風暴
有著4年擔保公司部門經理從業經驗的李林(化名)告訴長江商報記者,自身風控體系不強正是民營擔保公司“倒閉潮”和“跑路潮”頻發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李林工作的擔保公司,實行“老板拍板”的管理體系,“給誰擔保、擔保多少很大程度上老板說了算?!?/p>
而上文提及的一家“做垮”的民營擔保公司,多位知情人士表示,2012年、2013年該擔保公司“口子放得太開,為做大規模,對客戶篩選、風控評估不嚴,以至于后來就出了很多事”。
“很少有公司是因為某一兩筆代償做垮,多是到處‘踩雷’,或者大股東資金鏈斷裂。”從擔保公司跳槽至財富投資公司的王超(化名)告訴長江商報記者。
“2014年,湖北省經信委對所有的融資性擔保機構進行了一個考核,對注冊資本不滿足要求的公司進行一次全面清理,要求注冊資金在1個億以上;2015年4月,省經信委又對全省的融資性擔保機構進行全面清理,要求融資性擔保機構重新進行行政審批,辦理執照變更,防止一些公司違規操作、搞集資貸款等?!?月20日,武漢市經信委行政審批處副處長曹秀英接受長江商報記者采訪時介紹,“政府管控力度明顯加強?!?/p>
曹秀英表示,湖北省經信委融資處2015年6月15日發布的《省經信委關于全省融資性擔保行業風險提示及相關工作的通知》,對擔保企業申報、審核標準更為嚴格,“不僅要有銀行蓋章的貸保業務明細,在銀行那已經有了不良信用、銀行不愿意合作的擔保公司,拿不到融資性擔保公司營業執照?!?/p>
在安徽、河南等地,2015年也先后出臺關于融資性擔保體系建設的意見和通知,進一步完善融資擔保公司行業監管。
根據2015年人民銀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等部門聯合下發的《金融業企業劃型標準規定》,融資擔保公司參照該規定中“除貸款公司、小額貸款公司、典當行以外的其他金融機構”標準劃分類型,肯定了其金融機構的身份。
不僅如此,2015年8月12日,國務院法制辦發布《融資擔保公司管理條例(意見稿)》,公開征求社會意見。
3%利潤100%代償 高杠桿運作風險難除
盡管行業亂象正在被市場和日益完善的監管體系所凈化,但多位業內人士對長江商報記者表示,即使是正規運行的擔保公司,也正在被行業“天生的畸形”所拖累。
資料顯示,2010年前后,是民營擔保公司迅速膨脹的時期。1月13日,黑龍江省一位國營擔保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長江商報記者,“當時,大家可能覺得做擔保公司很掙錢,不用拿很多錢,只要有一個牌照,就可以為一個企業做擔保,賺取費用?!?/p>
但這種“跟風”式作法很快就令業內嘗到了苦果?!般y行找擔保公司合作,就把這個風險轉嫁給了擔保公司,由擔保公司去扛這個風險。”上述黑龍江國營公司相關負責人直言,“擔保公司就是通過銀行風險的轉賬來進行經營盈利?!?/p>
在該人士看來,擔保公司的運行模式本身存在缺陷,行業內一年的擔保費用最多收到3%,政策性擔保公司擔保費用不到1.5%,行業平均擔保費用水平在2%左右,而代償卻需要100%?!笆沟脫9敬鷥數拇鷥r非常大,而擔保公司只是一個第三方的中介機構,再怎么幫銀行放貸,也就只有3%的盈利?!?/p>
要取得更高的收益,要么是通過灰色的手段,同客戶達成某種“回饋”契約,要么就是做大資本金杠桿。
以李林所在的資本金為3個億的擔保公司為例,其全部放出只收取3%擔保費,年營收最多為900萬元,根本不夠公司代償最大的一筆1000萬元的壞賬。然而,若以1:5杠桿比例放大(行業內限定杠桿為1:10),擔保費可收至4500萬元,營收率高達15%。若繼續做大杠桿,在代償允許的范圍內,其毛利率仍然可觀。
“高杠桿自然意味著高風險,在大經濟環境影響下,企業還款能力不足,不足的話擔保公司就必須100%代償給銀行,銀行是不會去承擔這個風險的?!鄙鲜龊邶埥瓏鵂I公司相關負責人稱,企業還不上錢,擔保公司只能處理企業反擔保提供的抵押資產。
而上述抵押資產,在處置過程中也有可能出現難以兌現或者延遲兌現的情況?!翱赡芤粋€代償官司要打一兩年,而這筆資金擔保公司已經墊付給銀行了,這樣就出現了資金缺口?!?/p>
事實上,擔保業的代償率正在上升。
2015年12月,據銀監會普惠金融部有關負責人介紹,2014年擔保全行業新增代償415億元,年末代償余額達到661億元,同比增長59.3%;擔保代償率2.17%,為統計以來最高水平。而2015年上半年,代償金額和戶數同比分別增長了246.68%和16.1%。
融資性擔保業務監管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的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末,全國擔保代償余額僅250億元,代償率僅為1.3%。
“在很大程度上靠官方推動,很多擔保公司具有官方的背景和官方的資本?!蔽錆h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對長江商報記者介紹,“隨著小微企業融資渠道多元化之后,政府對擔保公司這塊的扶持會慢慢減弱,政策性的扶持減弱之后,可能給生存帶來了一些困難?!?/p>
新三板渠道被封 資本并購或成新出路
危局之下,各顯神通。
2014年10月,安徽省提出擔保行業發展的“4321”代償分擔新模式,即原保機構、省級再擔保機構、銀行、地方政府按照4:3:2:1比例承擔代償責任,一旦發生代償,由承辦的政策性擔保機構承擔40%,安徽省擔保集團(含中央和省財政補償專項資金)承擔30%,銀行承擔20%,所在地方政府財政承擔10%。
2015年,西部(銀川)擔保有限公司在寧夏地區開創性推廣“零保證金”模式。該模式被業內稱為“西擔模式”,計劃多渠道進行保值增值,投資大型國有企業債券、入股新興產業、直接參與上市公司并購重組等。
不過,上述擔保模式創新均屬于政策性擔保范疇,對于商業性民營擔保公司而言,資本金準備和商業模式依然是掣肘。
2015年12月,中投保和中盈盛達兩家擔保公司分別掛牌“新三板”和香港上市,加快了擔保公司和資本市場的融合。
長江商報記者統計發現,2015年登陸新三板的民營擔保公司有香塘擔保、鑫融基、億盛擔保等3家,僅在2015年就有近10家擔保公司成功登陸新三板。而在2014年以前,新三板上掛牌的擔保公司僅黑龍江均信擔保一家。
然而,1月19日,眾多券商曝出全國股轉系統(俗稱“新三板”)暫停包括擔保公司、小貸公司等類金融機構掛牌上市,讓這場“資本市場熱”被潑了一盆冷水。
2015年12月25日,成都上市公司博瑞傳播晚間發布重組預案,公司擬合計作價11.52億元收購成都中小企業融資擔保有限責任公司81.034%股權,這一收購舉動引發業內爭議。
雖然成都中小企業融資擔保有限責任公司為成都市龍頭國有擔保公司,但其收購議案顯示,標的資產2015年1-9月虧損5.71億元,引發上海證交所關于資產盈利能力和風險等14條質疑。
“現在很多企業包括上市公司等熱衷于并購這種金融機構和類金融機構,存在著為本身進行融資的關聯交易。”1月20日,安徽大學經濟學院教授鄭蘭祥接受長江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風險就會在金融部門和實體經濟部門之間相互傳染,我建議讓產業資本與金融資本保持適當的距離?!?/p>
但董登新則表示,擔保行業目前正呈現出機構多樣化、擔保形式多樣化的發展狀態,只要做好風險隔離,大型綜合性集團和公司更有市場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