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建行業務范圍內,辦理持證抵押和抵押權注銷已經無需跑登記中心,即抵押雙方與登記機構實現“不見面辦理”;辦理個人住房貸款抵押時,則無需將抵押登記證明紙質件送還銀行,實現了銀行辦事人員與登記機構“不見面”。
“您好,這是您的不動產權證書,銀行的不動產登記證明會以電子證照形式推送到您的銀行賬戶后臺?!?/p>
12月29日上午,市民陳小姐在長寧區自然資源確權登記中心業務辦理窗口,接過了受理人員葉榛琪遞來的不動產證書。與以往市民辦理不動產抵押登記不同的是,陳小姐無需再去銀行辦理貸款后續事項,而是由確權中心與銀行直接實行后臺數據交互。最快5個工作日內,陳小姐就能收到銀行的放貸確認通知,完成整個購房貸款過程。這也成為上海首例不動產抵押登記“不見面辦理”成功案例。
日前,上海市自然資源確權登記局與中國建設銀行上海市分行聯合簽署《不動產登記抵押登記戰略合作協議》,在長寧、徐匯兩區率先啟動不動產抵押登記“不見面辦理”。在抵押登記中讓數據代替申請人“跑動”,讓市民和企業在銀行網點辦理抵押貸款的同時,可以一并辦理不動產抵押登記,實現只進“一扇門”、辦理抵押登記“不見面”。
數據“多跑腿”辦事人“少跑路”
雖然是周末,但位于劍河路605號的長寧區自然資源確權登記中心(上海長寧房地產交易中心)辦事大廳內卻人聲鼎沸,不少市民都趁著休息日抓緊時間來辦理業務。
早上9時20分,陳小姐在鏈家交易產權中心專員朱黎杰的陪同下來到中心大廳,為自己新購買的一套位于長寧區的二手房辦理過戶。朱黎杰告訴記者,購房人取得不動產憑證后,原先需要將抵押憑證送到銀行供貸款審核。如陳小姐是在建行靜安支行辦理的貸款,就必須到位于愚園路上的該支行營業廳辦理。此次長寧率先試點不動產抵押登記“不見面辦理”,陳小姐當天取得產證后,無需再前往指定銀行網點送抵押憑證,“坐在家里等銀行受理結果就行?!?/p>
能夠讓陳小姐安心等候結果,無需多“跑路”的前提 ,是政府與銀行后臺數據的互聯互通。長寧區自然資源確權登記中心主任吳文偉介紹,以往企業、市民為了辦理相關抵押登記業務,要多次往返銀行與登記機構。以抵押權注銷為例,抵押人在還清“商業+公積金”組合貸款后,注銷抵押權登記時需要跑銀行、公積金中心、登記機構等至少三個地方,期間要耗費大量時間精力在來回奔波中。
為此,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與建行上海分行合作,探索業務流程的優化再造。在抵押登記“不見面辦理”試點中,不動產登記機構與建行通過線上互聯平臺直接對接,同時公積金中心、住房置業擔保公司的相關業務也一并接入這一平臺。試點后,如辦理抵押權注銷業務,企業、市民只需要跑銀行一個地點就能完成,其他工作由登記機構、銀行、公積金中心和住房置業擔保公司完成線上對接。
通過“不見面辦理”試點,眼下,購房人如需在長寧區買房,可以在確定房源并與中介簽署相關協議后,先前往銀行申請貸款。而為貸款準備的申請材料,通過銀行后臺會直接轉為數據信息,自動傳輸到區規劃自然資源局等部門后臺,購房人無需再多準備一份遞交給房產交易機構的資料?!罢块T從原先問老百姓要材料,變為問銀行要信息、要數據,不僅方便老百姓,也提升了銀行和政府的信息流轉效率?!?/p>
建設銀行行上海分行靜安支行個人貸款客戶經理裘智崢介紹,目前在建行業務范圍內,辦理持證抵押和抵押權注銷已經無需跑登記中心,即抵押雙方與登記機構實現“不見面辦理”;辦理個人住房貸款抵押時,則無需將抵押登記證明紙質件送還銀行,實現了銀行辦事人員與登記機構“不見面”。“不僅節省企業、個人的時間,也節省了銀行的時間?!?/p>
用好不動產登記大數據
抵押登記“不見面辦理”試點還首次啟用電子登記證明,取代原來的不動產紙質登記證明。抵押登記完成后,交易機構在線向銀行推送電子登記證明,將登記辦理“不見面”擴大至登記辦理完成后的“領證也不見面”,可以大大縮短當事人等待放款的時間。
裘智崢告訴記者,銀行在相關業務辦理時,經常聽到客戶“吐槽”不動產抵押登記的辦理時間長,材料準備重復內容多。以前從申請到最后向銀行遞交抵押憑證,最快也需要21天;假如客戶請不出假,無法親自到機構拿證、到銀行遞交憑證,還要耽擱數日,甚至影響后續收到貸款的時間。而今通過“一網通辦”系統,銀行后臺信息會在政府部門“一網通辦”后臺顯示,政府相關數據也能“直達”銀行系統,獲得房產抵押憑證最快5個工作日內,就能收到貸款結果。
電子憑證還對企業、市民融資、購房過程中的信息安全有了更高一層保障。吳文偉介紹,目前確權中心在來自銀行和個人遞交的材料中,仍存在極個別紙質文件作假的情況。僅憑工作人員的“火眼金睛”判別,仍存在疏漏的可能。而電子憑證基于政府與銀行間互通的數據,受理人員只需打開后臺,就能對申辦人的情況一目了然,“人與文件”的“溝通”變為機構與機構、數據與數據之間的互通。
與此同時,政府部門通過信息化升級后收集的大數據,可更精準全面地分析區域內的購房人員構成、抵押率走勢、抵押額度波動,也可以對區內購房人的資金情況、年齡結構、性別結構進行統計分析。這些分析結果,對政府下一步的社會管理乃至“一網統管”都將起到重要參考。“只要靜靜地去分析,都能挖掘出價值,前提就是打好數據共享的基礎。”
據悉,下一步上海還將進一步擴大試點范圍,將更多的銀行接入互聯平臺,同時還將深化銀行與公積金中心的合作,將純公積金貸款也納入“不見面辦理”新模式。在完善信息安全保障制度方面,將進一步落實“誰承辦、誰提起、誰負責”,確保市民、企業的登記信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