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雯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關系發展和安全。近年來,隨著金融業務的復雜化和金融產品的多樣化,金融糾紛案件也日趨復雜。近日,河北省石家莊市橋西區人民法院石家莊金融法庭發布一批金融審判典型案例,《法治日報》記者從中選取部分案例進行梳理,通過以案釋法,引導金融機構依法合規經營,提示金融消費者增強風險防范意識,共同維護金融市場秩序,促進經濟金融良性循環、健康發展。
以己之名替人借款
債權成立依法償還
2017年12月22日,某銀行與張某簽訂《個人購房借款及擔保合同》,約定張某為購買房產向某銀行借款200萬元,借款期限為360個月,貸款年利率為5.3%,張某以其所購房產為借款提供抵押擔保。合同簽訂后,某銀行依約發放了貸款。
張某自2021年起未償還借款,某銀行遂訴至石家莊市橋西區法院,請求判令張某償還剩余借款本金及相應利息,對張某名下的房產折價或以拍賣、變賣的價款優先受償。張某認為自己只是名義借款人,并非真正的房屋所有人,且房產代持情況某銀行自始知情,某銀行無權向其主張權利。某銀行否認簽訂借款合同時知道房產代持情況,堅持主張由張某承擔還款責任。
法院經審理認為,現有證據不能證明訂立合同時某銀行知道案涉房產代持情況,故案涉借款及擔保合同不能直接約束某銀行和案涉房產代持關系中的委托人。在借款合同履行過程中,張某雖向某銀行披露房產代持情況,某銀行依照法律規定可以選擇受托人或者委托人作為相對人主張其權利,現某銀行選擇向張某主張債權,符合法律規定,故對于張某抗辯某銀行無權向其主張權利的主張,不予支持。法院判決張某償還某銀行借款本金及相應利息,某銀行有權在上述債權范圍內就張某名下某房產折價或以拍賣、變賣該房產的價款優先受償。
承辦法官表示,受貸款政策、用款人征信問題等因素影響,確實存在以自己名義為他人借款的情形,此時名義借款人是否承擔還款責任,關鍵在于簽訂借款合同時金融機構是否知道代理關系的存在,并由名義借款人對此承擔舉證證明責任。本案明確了名義借款人還款責任的認定標準,對于引導社會公眾正確理解委托合同的適用范圍,充分認識以借款人身份簽訂借款合同的法律后果,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具有現實意義。
精裝房交付存爭議
還款責任仍應履行
2021年5月8日,某銀行與韓某、某地產公司簽訂《個人購房擔保借款合同》,約定某銀行向韓某發放貸款265萬元,借款用途為購買位于石家莊市長安區某商品房,合同約定了借款利率、期限、違約責任等。
合同同時約定,某地產公司為韓某在貸款合同項下所負債務向某銀行提供階段性連帶責任保證,約定保證期間自借款發放之日起,至借款人取得房地產權屬證書并辦妥抵押登記手續完成之日止。某銀行依約發放貸款后,韓某逾期。某銀行訴至橋西區法院,要求韓某償還借款本息,某地產公司承擔連帶責任。
韓某辯稱,因出賣人未按約定達到精裝修的交房條件,已與某地產公司簽訂《和解協議》,案涉《商品房買賣合同(預售)》已經解除,應由某地產公司直接將購房貸款返還銀行,承擔支付利息、罰息及復利的責任,并由某地產公司將已收取的購房貸款返還給韓某。
法院經審理認為,某銀行與韓某、某地產公司簽訂的《個人購房擔保借款合同》合法有效。某銀行已依約履行放款義務,雖合同約定的借款期限尚未屆滿,但韓某未按約定的期限償還貸款構成違約,某銀行依照合同約定有權要求其立即償還全部借款本息。根據查明的事實,韓某購買的商品房已經達到交付條件,案涉《商品房買賣合同》中未約定精裝修交付條款,韓某主張精裝房交付缺乏合同依據,其雖與某地產公司簽署了《和解協議》并約定解除上述商品房買賣合同,但雙方并未在合同解除后實際履行返還義務,韓某仍應履行還款責任。
法院判決,韓某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10日內償付某銀行借款本息;某地產公司對上述債務承擔連帶責任,承擔保證責任后有權向韓某追償。
承辦法官表示,《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十條、第二十一條所適用的情形,通常應為出賣人嚴重違約,致使買受人購買商品房的目的不能實現,由買受人繼續償還貸款顯失公平的情形,并不適用于商品房已具備交付條件。如不區分商品房買賣合同解除的原因,一概認定只要商品房買賣合同解除,商品房擔保貸款合同必然解除,并僅由出賣人承擔還款責任,則可能損害擔保權人的利益。
個人逾期公司連帶
擔保合同效力確認
2018年10月15日,安某因購買某地產公司的商品房向某銀行申請貸款,三方簽訂了《購房借款擔保合同》,約定了借款金額、利率、期限、違約責任等,某地產公司為安某上述借款承擔階段性連帶保證責任。
合同簽訂后,安某自2023年1月1日開始逾期還款,某銀行向橋西區法院提起訴訟,要求安某償還借款本息,某地產公司承擔連帶責任。某地產公司辯稱,其是某上市公司公開披露的控股子公司,在就擔保事項未公開披露的情況下,保證合同對該公司不發生效力。
法院查明,某地產公司向某銀行出具的《股東會決議》載明,經公司全體股東決定,同意向某銀行申請其開發項目按揭貸款,公司承諾為該項目的購房人貸款提供全額階段性不可撤銷連帶責任保證,至他項權證交付后解除擔保責任。案涉房產未辦理抵押登記。
法院認為,某銀行與安某、某地產公司簽訂的《購房借款擔保合同》合法有效。某銀行依約發放貸款后,安某在履行合同過程中未按約定履行償還義務,已構成違約,某銀行有權按照合同約定宣布貸款提前到期,要求安某償還借款本金及相應利息。
本案中,某銀行提交的某地產公司出具的《股東會決議》載明該公司為購房借款人提供全額階段性不可撤銷連帶責任保證,證明其在訂立擔保合同時對股東會決議進行了審查,決議的表決程序符合公司法規定,故應認定案涉擔保合同對某地產公司發生效力。
法院據此判決,安某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10日內償還某銀行借款本息;某地產公司對上述債務承擔連帶責任,其承擔保證責任后有權向安某追償。
承辦法官表示,《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有關擔保制度的解釋》第九條確立了上市公司控股子公司對外擔保,除需要子公司自己作出適格決議外,還需上市公司履行相應的披露程序。
大宗股票拆分處置
降低門檻依法拍賣
2022年12月26日,橋西區法院對某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與某建投公司質押式證券回購糾紛案經審理作出一審判決:某建投公司于判決生效之日起10日內向某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支付融資本金共計9072萬余元及相應利息、違約金;某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對質押的某上市公司股票及相應孳息依法享有優先受償權,有權以折價、拍賣或變賣所得價款優先受償。
判決生效后,因某建投公司未履行判決義務,某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申請強制執行。由于該案在審理期間,已對某建投公司持有的上市公司3800余萬無限售流通股股票進行凍結,執行中需對該股票依法拍賣。為實現快速、高效變現,將對證券市場的影響降到最小限度,橋西區法院決定將案涉股票進行拆分處置。
2024年2月6日,橋西區法院作出執行裁定,以拆分處置的方式拍賣涉案股票。將某建投公司持有的某上市公司3800余萬無限售流通股股票進行拆分拍賣。2024年2月13日,法院裁定解除對涉案股票的凍結措施,將涉案股票過戶至競買人名下。
承辦法官表示,通過將大宗股票拆分為若干單元,有效降低參拍門檻,吸引更多競買人參拍,社會大眾對于司法拍賣的參與度和關注度更高,買家競價意愿更強,大宗股票的成交率和成交價也顯著提升,避免在拍賣股票數額特別巨大的情況下對二級市場股價造成沖擊,實現案涉財產高效變現,有效維護了當事人合法權益和證券市場的穩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二十條 因商品房買賣合同被確認無效或者被撤銷、解除,致使商品房擔保貸款合同的目的無法實現,當事人請求解除商品房擔保貸款合同的,應予支持。
第二十一條 以擔保貸款為付款方式的商品房買賣合同的當事人一方請求確認商品房買賣合同無效或者撤銷、解除合同的,如果擔保權人作為有獨立請求權第三人提出訴訟請求,應當與商品房擔保貸款合同糾紛合并審理;未提出訴訟請求的,僅處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擔保權人就商品房擔保貸款合同糾紛另行起訴的,可以與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合并審理。
商品房買賣合同被確認無效或者被撤銷、解除后,商品房擔保貸款合同也被解除的,出賣人應當將收受的購房貸款和購房款的本金及利息分別返還擔保權人和買受人。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民事執行中拍賣、變賣財產的規定
第一條 在執行程序中,被執行人的財產被查封、扣押、凍結后,人民法院應當及時進行拍賣、變賣或者采取其他執行措施。
第二條 人民法院對查封、扣押、凍結的財產進行變價處理時,應當首先采取拍賣的方式,但法律、司法解釋另有規定的除外。